

據介紹,“PAK-TA”的貨艙采用了大艙門、寬貨艙、先進載荷管理系統(tǒng)、快速裝卸系統(tǒng)等先進設計。該機上翹的后機身底部有一個大型貨艙門,由向外側開啟的兩扇蚌殼式艙門和向下開啟的艙門組成,向下開啟的艙門可以兼做貨橋使用。貨艙橫截面近似方形,寬度達到7米,高4米,貨艙內的貨運系統(tǒng)裝有動力滾棒、限動攔阻網、系留環(huán)、導軌等設備,裝貨的設備還包括電絞車、裝貨鋼索、支撐滑輪和梁式吊車等。系留環(huán)、系留鋼索、系留網和防止車輛移動的分力輪擋等設備能使裝載的貨物牢固地固定在機艙內,而不會在飛機的飛行姿態(tài)變化時移動甚至撞上機艙壁?;墶恿恳b置、傳送帶、滾棒、牽引傘投放裝置和牽引繩可以幫助空投貨物順利出艙。
為了承受坦克裝甲車輛等重型武器裝備的重壓,“PAK-TA”的地板結構經過了特別加強——采用了縱向受力骨架、橫向受力骨架和夾層地板,強度很大。為了保證載荷分布平衡合理、不影響飛行穩(wěn)定性,“PAK-TA”還為貨艙配備了相關的載荷管理系統(tǒng),它可以精確測量出裝卸載荷時引起的重心變化,并在地面裝卸階段就自動計算出最佳裝載位置。
為了適應條件復雜的野戰(zhàn)機場或臨時機場,“PAK-TA”采用了承載能力較好的多輪“前三點式”起落架。前起落架為并列雙輪結構,起飛后收入駕駛艙下方的機體內。主起落架為雙輪四排縱列結構,8個機輪兩兩一組通過一個橫軸串列起來,每組機輪通過一個大行程獨立搖臂減震支柱與機體連接。主起落架位于翼根兩個大型電動風扇下方,起飛后,搖臂減震支柱收縮,主起落架整體向上收入起落架艙。主起落架系統(tǒng)的機輪上均裝有碳-碳剎車盤,不僅可以提高飛機的剎車性能,還能差動控制,協(xié)助飛機進行地面轉彎。
“PAK-TA”運輸機的駕駛艙設計采用了大量成熟技術和“人性化”設計理念,正、側面巨大的風擋使駕駛員擁有開闊的視野。駕駛員在座位上就能看到翼尖,增強了飛機在地面機動過程中的操作效率和安全性。機頭雷達罩內的雷達具備多種作戰(zhàn)模式,其中地形規(guī)避模式可以讓飛機在低海拔飛行時輔助導航;當雷達工作在條帶模式和聚束模式時,具備高分辨率和地面移動目標指示能力,并對下方地形生成高質量的數字圖像。在航電系統(tǒng)方面,“PAK-TA”采用先進的數字化綜合航電系統(tǒng),將各系統(tǒng)的傳感器數據和控制信息集中顯示在多塊多功能彩色液晶顯示屏上,方便飛行員查看,可以綜合顯示飛行姿態(tài)、飛行參數、發(fā)動機參數和導航參數等。
可以預測,為了實現超音速、航程遠、載荷大等目標,俄羅斯未來的超音速運輸機需要更為強勁的發(fā)動機和適應超音速飛行的氣動外形設計,同時還要發(fā)展超音速低音爆技術來改善超音速飛行時,機載乘員的乘坐環(huán)境。(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