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長女們,都曾經(jīng)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弟妹出生前,獨享父母親人的關愛,難免會形成一些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這些心理特點導致了他們對弟弟妹妹的嫉妒排斥:
1.獨立性差,依賴性強。
他們習慣了父母在生活上的大包大攬以及情感上的關心、照顧、保護,長此以往,對除了學習以外的各方面都缺乏自信,對父母百般依賴。一旦父母分薄了照顧的經(jīng)歷和時間,就會產(chǎn)生明顯的不適應。
2.個性孤僻,溝通欠佳。
獨生子女由于在生活中缺少同齡伙伴,導致很多孩子養(yǎng)成孤僻的個性。尤其是和同齡或是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相處的時候,往往簡單粗暴,缺乏溝通技巧,導致不愉快的交往體驗和無力感。對于家里新增的“不可理喻”的新生兒,這種無力感就更是鮮明。
3.感情脆弱,不耐挫折。
因為父母全心的關愛,獨生子女不容易遭受重大挫折的考驗,一旦遇到打擊就容易一蹶不振,甚至消極墮落。
家里多了一個“爭寵”的對手,足以使部分孩子產(chǎn)生悲觀、頹廢的消極心態(tài),甚至因此懷疑父母的真心和自己存在的價值。
主張
 引導陪伴孩子適應新身份
  對于像小悅這樣的孩子,他們并不是不明事理,只是作為孩子,他們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陪伴,以幫助他們適應自己“哥哥姐姐”的新身份,培養(yǎng)愛心,接納家庭新成員。
林瑛老師提醒,想要“錦上添花,兩全其美”的爸媽們,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仔細考慮,充分準備。多養(yǎng)一個孩子,從來就不是多添一雙筷子、多撒幾粒米那么簡單。下定決心“造人”之前,請先問問自己,我是否具備了同時照顧好兩個孩子的能力?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父母明明沒有精力照顧小孩,卻一個接一個地生,然后丟給爺爺奶奶帶,或是勉強帶在身邊卻疏于管教。為人父母,這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不可輕侮。
2.愛是分享,不是分薄。媽媽總是偏心小兒子,這是世人的成見,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現(xiàn)實。因為生養(yǎng)第一個孩子的時候經(jīng)驗不足,難免留下一些遺憾,爸爸媽媽們總希望能在第二個孩子身上做到最好,于是對新生兒無微不至,結(jié)果是分薄了對長子長女應該獲得的關心。一旦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了,那么種種負面情緒、行為就會涌現(xiàn)。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大孩子一起加入到養(yǎng)育新生兒的過程中,不是要他們幫忙照顧孩子,而是要讓他們共同體驗新生兒帶來感動的同時,一起回顧自己和爸爸媽媽經(jīng)歷過的各種酸甜苦辣,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從未改變。
3.接納包容,贊賞鼓勵。對于正在向“哥哥姐姐”身份轉(zhuǎn)型中的孩子,要耐心傾聽他們的不滿和抱怨,包容孩子的一些小小的任性,鼓勵孩子和弟弟妹妹的互動交流,并且對孩子有愛心的行為表示積極的肯定。讓他們發(fā)現(xiàn),原來當一個好哥哥好姐姐,比起抱怨吵鬧可以獲得更多的關愛和贊賞,久而久之,自然能夠接納自己的新身份新挑戰(zhàn)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