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微博)7月2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魏文/文 楊靖/圖)暑假,不少家長把孩子送進了特長班,但家長們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做起一件事來不是虎頭蛇尾,就是半途而廢,總不能善始善終。比如,今天想學畫畫,可沒學幾天就提不起興趣;明天想學彈琴,但鋼琴買回家后不久便成了擺設。孩子做事不能堅持到底的原因何在?怎樣才能讓孩子做事有始有終?
講述 鋼琴買回仨月成擺設
 劉女士(小學二年級學生家長)
  幾個閨密相繼結婚生子,仿佛只是轉瞬,孩子們都上小學了。閨密們早早就為孩子設計未來,從幼兒園開始,有的學彈琴,有的學畫畫,還有的學舞蹈,而我遲遲沒有動作,總覺得孩子還小,上了小學再按她的喜好來選擇也不晚。所以,到了這個學期,我才決定讓女兒去學個特長。
學樂器在廈門似乎是孩子的必修課。和女兒商定后,我們花兩萬多元買回了一臺鋼琴,并為她請了一位鋼琴老師。
每周六下午,固定上一節(jié)課。巧的是和我女兒同齡的鄰居的女兒也在學鋼琴,我們竟然不約而同請了同一位鋼琴老師。
剛開始,每次上完課回到家里,女兒會興致勃勃坐到鋼琴前練琴。每天傍晚放學回家,在我的陪伴下,她也肯練近1小時,可是,從第二個月開始,我就發(fā)現(xiàn)女兒練琴的積極性越來越低了。
每次讓女兒去練琴,她總是要磨磨蹭蹭上好一會兒。每次到老師家里上課,讓女兒彈上一節(jié)課布置的曲子,她也彈奏得“坑坑洼洼”,我聽了無比氣餒。
放暑假了,本來希望女兒有時間多練練琴,可女兒說什么也不樂意,她吵鬧著再也不想學鋼琴了,這讓我氣急敗壞:鋼琴買回家不過三個月,難道就要成擺設了?
雖然我也知道鋼琴學習的過程比較漫長,對孩子來說也比較枯燥,可鄰家的孩子為什么就能堅持下來呢?
老師說女兒的手指條件要比鄰居的女兒好得多,可女兒就是對練琴提不起興趣來。一讓女兒練琴,我們母女倆就開始較勁,這讓家里的氣氛變得特別緊張。
“強扭的瓜不甜”。無奈之下,我只好任其自然。從準備學琴到買琴再到放棄,真有點讓我心力交瘁。不知為什么女兒做事這么不能堅持,輕易地就這樣半途而廢。我很擔心她在學習上也養(yǎng)成這種不良習慣。
是我太遷就孩子了嗎?怎樣才能讓孩子做一件事有始有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