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
人物:黃曉東,2005年參加高考,廈門某網(wǎng)絡公司技術人員
經歷高考的人,都曾為高考付出了太多,可在付出的同時,我們收獲的也是這一生中最真摯、最純凈、最深刻的情誼,所以我管高三的同窗們叫“同一個戰(zhàn)壕里爬出的戰(zhàn)友”。
我們的高三大課間,如果下一節(jié)上課的是寬宏大量的政治老師,那么我們例行的公事,就是趁著課間偷偷溜到學校后門,隔著鐵柵欄,讓小攤主給我們遞過來雞肉卷、麻辣燙、炸芋頭,還美其名曰“補充能量”。
那些日子,因為政治老師的一再容忍,全班“補充能量”的現(xiàn)象也呈現(xiàn)出登峰造極之勢,動輒半個班的人集體消失,或者幾個“特派員”在上課鈴響了以后當著老師的面拎著半個班的雞肉卷大步走進來。
這樣的場景,給我們那段乏味的生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歡樂和難得的“叛逆”回憶。
高考前一段時間,我們也會疲憊,也曾彷徨。讀累了,我們總是喜歡在放學后約上三五人,蹲在學校胡同口吃雞蛋煎餅,邊吃還要邊調侃一下老師的穿著和個別女同學的樣貌。那時候,我們以冒充盲流為榮,其實沒什么特別的,就只是純粹的喜歡。
再后來,越靠近高考日,我們就越像一臺學習機,不會生銹,不用上油,而且還能連軸轉。而那也是我們一生中最佳的狀態(tài),如今,七八年過去了,那種狀態(tài)從未再出現(xiàn)過。
難舍的青蔥之情
人物:張老師,2003年參加高考,廈門某高校輔導員
無論什么時候,回想起高考那年,我們總會無限感觸。是的,那年,我們高三,有太多值得懷念的人和太多終生難忘的事,當然,也包括那個青蔥歲月里那段青澀的情誼。
記得我們的高三來得順其自然,但卻總感覺有些突然,因為一度希望趕緊逃離學校的我們居然有點緊張了,我們的緊張無外乎關于即將來臨的高考,關于那個大學夢,還有,關于那個人。
那個我們心里在意卻不敢公布的男孩/女孩,對于我們那個懵懂的青春,我們怕老師知道,怕同學調侃,怕對方放棄,怕兩人考進不同的大學。我們堅信這些并不會影響我們的學習、成績,以及夢想,可是成績從來不說謊,每一次隨感情波動的不只有心緒,還有試卷上的分數(shù),于是我們慢慢明白了,愛情對于我們來說還是太早。我們還沒有能力去駕馭它,所以我們痛苦地藏起心里的那份感情,努力著讓自己無關風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