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學期開學沒多久,廈門某中學初二學生小安(化名)就和班主任趙老師發(fā)生了一次沖突。起因是一節(jié)數(shù)學課,趙老師看到小安正轉(zhuǎn)身和后面的同學說話,趙老師認定回頭說話就是主動違紀者。
下課后,小安受到了趙老師的批評??尚“埠懿环?,因為他說是后面的同學先喊他并拽他,他才轉(zhuǎn)過身的。而老師為什么只批評他一個?小安不滿老師不公平情緒激烈,而老師批評小安態(tài)度不端正,罰他掃一個月教室。小安對老師更加抗拒了,此后無論趙老師說什么,他不是愛理不理就是張口頂撞。
廈門集美中學高級教師王中偉說,因為老師處理問題不公平而引起的師生沖突較常見。老師如果不能一碗水端平,學生難免心生怨言,再加上學生處在青春期比較沖動,他們往往會直接挑戰(zhàn)老師的權威,進而產(chǎn)生沖突。
王中偉老師認為,老師在日常班級管理和學習管理中,也容易和學生產(chǎn)生沖突。比如學生遲到早退、不穿校服、留長頭發(fā)、上網(wǎng)吧、手機鈴聲響、早戀等,這是老師每天重復的工作,可是說不上哪一天和哪一個學生一言不合就起了沖突;再比如老師催繳作業(yè),批評學生學習習慣不好,而被批評的學生自尊心又很強,就可能頂撞老師。另外,如果老師用污蔑性的言詞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或者諷刺挖苦學生,或是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學生反擊老師,都容易導致沖突的產(chǎn)生。
一個現(xiàn)實是,師生沖突是教育實踐中幾乎無法避免的。
核心問題在于面子
不少老師說,師生沖突與學生的青春叛逆也有很大關系。在師生沖突中,初中生與老師沖突又超過了高中生,而在沖突背后,核心問題還是在于“面子”。
廈門科技中學陸豪老師表示,如果學生要面子,而教師卻不給他面子,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就會激化矛盾。很多時候,教師操之過急,恨鐵不成鋼,沖突就在所難免。
而王中偉老師也強調(diào),師生沖突中,面子問題是核心問題。師道尊嚴,老師最要面子,千方百計壓制學生維護自己的權威;學生在全班幾十人面前,更要面子,你一言我一語,大家面子下不來,沖突就升級了。然后找家長,找德育主任,小事情變成大事情。
“沖突產(chǎn)生的根源是由需求雙方的目的差異性造成的,你給的不是我要的,你要的不是我想給或者能給的,這樣就會造成沖突。極權式的管理、過度的升學競爭造成的師生之間的矛盾、學生的知識需求與教師的知識授予之間的矛盾等,導致了沖突?!?
廈門松柏中學高級教師連子波坦言,倘若師生沖突頻繁,對教師來說都會是一段灰暗的時光,自己年輕時就曾經(jīng)歷過。其實,身邊同事與學生的沖突至今還是時有發(fā)生,這同樣給他們的職業(yè)生涯帶來了極大困擾。師生沖突,不僅給教師帶來極大困擾,也會給學生帶來不小困惑,影響著教師和學生各自的幸福與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