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幼兒園家長們在群里常說的是“孩子又生病了”,熱心家長經(jīng)常會提供偏方、推薦藥品。小學生家長們在群里常議的是 “孩子的作業(yè)”,包括哪道題要怎么做。而孩子上了中學,家長們聊得最多的是“你們家孩子的成績怎么樣”,特別是在每次考試之后。
除了班級群外,不少家長還加入了其他有關孩子教育的群或論壇,他們每天在幾個群里游走,與孩子有關的生活情報、特長教育、升學考試、其他家長的育兒心得,都成為他們關心的內(nèi)容。而有3個以上群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網(wǎng)上“群居生活”已經(jīng)成為不少家長的習慣。
探因 “群居”便于交流借鑒
吃過晚飯,料理完家務,每天晚上8點,菜菜媽就會打開電腦,到兒子的班級群里看看,這已經(jīng)成了菜菜媽的一個習慣。菜菜現(xiàn)在是廈門一所學校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菜菜二年級的時候,班級建了QQ群,菜菜媽當時就成了這個群的擁躉,一晃就是3年。
“每天再忙我都會上線看看菜菜的班級群。我曾經(jīng)和幾個熱心媽媽一起組織過孩子騎自行車環(huán)游鼓浪嶼、元宵夜游燈等活動,活動完后再往群里貼圖?!辈瞬藡屨f,有了這個群,不僅和老師的交流方便了,家長之間還可以互相借鑒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
除了班級群外,菜菜媽還加入了一個廈門家長群、一個育兒論壇?!凹议L群里聊的都是貼近廈門孩子的教育話題;而育兒論壇里藏龍臥虎,幾個家長超有水準,他們的教育觀點讓人很受啟發(fā)。”
孩子同樣上小學五年級的知閑媽也是網(wǎng)上 “群居生活”的一員?!芭畠旱陌嗉壢阂恢被拥煤芎?,老師在Q群上一說什么,都能得到家長的熱情反應。孩子愛看的書,寫的好作文,班級活動的照片,只要家長有參加的都會傳上去共享?!?
知閑媽說,在班級群里,老師起著一個話題的引導作用。由于平時老師很嚴格,但對待每個孩子都很公正,家長們都很服氣。群里有57個成員,有些爸爸、媽媽一起加入了“群居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