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考上廈門理工學院的黃同學也算是個“準大學生”了。也許是因為剛剛結束了高考那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也沒有像其他大學生考慮就業(yè)壓力,突然閑散下來的黃同學每天重復著半夜上網(wǎng)看看電影或看看奧運比賽,白天從睡夢中醒來吃個午飯再出去和同學們玩樂。
問到接下去假期有什么打算,黃同學說可能會在爸爸朋友家里教教初中的小孩功課,而他上大二的姐姐則說因為要考駕照就不再考慮其他計劃,最多就是利用假期的剩余時間重新拾起以前最愛的繪畫,做自己想做的各種小事情。
觀點
暑假防止被電腦手機綁架
林贊歌(集美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
中小學生的中國式暑假引發(fā)了國人的很多感慨和思考。與此同時,關注大學生的暑假時間和內容安排,是考察大學生情況的一個很好的視角。總體而言,暑假是大學生接觸家庭和社會,提升自我的很好節(jié)點。會不會把握暑假時間,是大學生的一項基本能力。
心理學關注的主要是人的認知和行為,這也是評判人的素質的兩個主要方面。通過在暑假這個時間節(jié)點,分析和判斷大學生對暑假、自我、社會的認知。進而分析他們的主要行為和安排,對大學生提高暑假生活的質量,使暑假成為大學生的加油站有引導作用。
從上述大學生的暑假安排來分析,總體表現(xiàn)出一種多元化,千姿百態(tài),而且欣喜地看到很多同學從被動過暑假向主動用好暑假轉變,體現(xiàn)大學生的一種自我把握。但從主要的內容安排來看,表現(xiàn)為應付居多,質量不夠高,成效不足。因此,建議大學生在整體人生規(guī)劃的格局中,更加科學地用好暑假這段相對休閑、可以自我把握的時間節(jié)點,把它作為人生的重要修行時光。
暑假即可以進行培優(yōu)補差,作為人生大修行,成為人生的一次很好的加油站,也可以成為學生接觸社會,進行實踐、體會家庭生活的良好機會。
大學生不要“宅”暑假、“睡”暑假,要勇于走入社會進行各項活動。即使在家里,也要力所能及扮演好角色,做家務,體會天倫之樂。
大學生還要有效防止暑假期間無所事事,或者過分玩樂化,特別要注意防止被電腦、手機綁架,影響身體和心智,使得暑假變成“毒暑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