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同學的眼里,劉路是一名“學術男”,要么在上網(wǎng)看資料,要么在圖書館看書,“很少玩游戲,說話也較少”。
采訪期間,這位“學術男”頻繁提及:不要把分數(shù)看得太重要了,擁有這方面的能力就行!
光環(huán)之下的他透露,當下的計劃仍是出國留學。“不管是什么身份,我看重的是學習過程,能讓我學到東西才是最重要的?!?/P>
選人之道
大學要成為年輕人的舞臺,而不是懶人的溫床
“神話”之下,有人質(zhì)疑,把有的人窮極一生都可能無法擁有的正教授級研究員職位,給予一名22歲的年輕人,使之成為輿論焦點,會不會捧殺一位青年才?。?/P>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說,學校這么做,只不過想向優(yōu)秀青年人才發(fā)出信號:學校惟才是舉,而不是惟學歷和資歷。
22歲教授不是“拍腦袋”決定的,張堯學介紹,首先反復征求了數(shù)學科學與計算機學院的意見,同時參考了國內(nèi)外研究者對于劉路破解猜想成果的評價,再經(jīng)校務會討論一致決定。此外,劉路的任職還需要高級職稱評委委員會正式討論通過。
在張堯學看來,正教授級研究員僅是一個學術職稱,劉路已經(jīng)證明自己擁有獨立的科研能力,“給予他這個職稱,是給他提供做科研的平臺、保障和條件?!比蘸螅瑒⒙芳纫谥心洗髮W做研究,也會到國外做訪問學者。
劉路之所以能被“不拘一格降人才”,并非偶然。
張堯學說,曾有一位寧波工人因發(fā)表一篇論文而被中南大學聘為副教授,劉路目前的博士生導師侯振挺教授當年就是從助教破格升為教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