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心河南燴面

“免費吃飯”海報
近日,漳州一家飯店“免費吃飯”的信息火了。該店門前的墻上張貼著一張告示,上面寫著:“如果你在漳州目前沒有收入,遇到了困難。如果來到我的餐廳告訴工作人員來份愛心河南燴面,吃完直接走就行,不用客氣。希望您以后有了能力,記著幫助一下身邊需要的人,謝謝。”
一位網(wǎng)名叫“溫吉爾”的網(wǎng)友將告示拍成照片發(fā)到抖音平臺,吸引了IP來自福建、重慶、江蘇、北京、云南等地網(wǎng)友的熱評。記者13日前往探訪。
撐傘者曾是淋雨人
這家飯店叫河南老鄉(xiāng)飯店,位于薌城區(qū)石亭街道新厝社區(qū),老板叫賈風華,河南人。“免費吃飯”的告示就放在進門顯眼處,往來的行人都能看見。
店里除了特色的“河南燴面”之外,地道的河南風味菜肴和親民的價格,在網(wǎng)上頗受好評。一份河南燴面的售價,僅為13元。
談到發(fā)起“免費吃飯”活動的初衷,賈風華說:“自己曾經(jīng)淋過雨,現(xiàn)在日子變好了,也該像當年幫過我們的人一樣,努力為他人撐把傘。”簡單的一句心聲,飽含著賈風華夫婦在漳創(chuàng)業(yè)16年的深切感受。
2008年,賈風華與新婚丈夫決定南下創(chuàng)業(yè),在考慮地點時,老鄉(xiāng)說了一句:“漳州市是110的發(fā)源地,治安有保證。”這句話,就像指南針一樣,把他們從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引向了漳州。
從0到1,從無到有。“如果沒有那么多好心人的一路扶持,我們夫妻倆很難走到這一天。”采訪過程中,賈風華向記者分享令其夫婦刻骨銘心的暖心事。
眾所周知,一家小店從裝修、開業(yè),再到步入軌道,需要一定的運營周期。資金鏈斷裂,是個體戶常面臨的一道難題。“當時我們差點因為交不起房租,而動了回鄉(xiāng)的念頭。當我們顫顫巍巍地向房東表明交不起房租時,善良的房東不僅主動提出可以等有錢了再交房租,同時也鼓勵我們繼續(xù)努力,相信有志者事竟成。這讓我們大為感動。”
很快,一碗僅要5元便能吃飽,而且還味美可口的河南燴面在本地打出了名堂。地道的河南風味不僅得到了本地人的肯定,也吸引了周邊在漳務工的河南老鄉(xiāng)捧場。生意的日益紅火,飯店的品類也開始日益豐富起來。
一碗面飽含溫暖情
隨著生意的興隆,賈風華夫妻目前在漳州已經(jīng)開了兩家飯店,分處龍文與薌城。
現(xiàn)實中,他們在經(jīng)營時也經(jīng)常遇到一些身無分文的顧客。對于這些困難的顧客,他們感同身受,都會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但這種幫助都是暗中相助,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公開,讓更多人知道呢?”賈風華說,今年4月他與愛人商量后,決定在經(jīng)營的兩家飯店內(nèi),發(fā)起“免費吃飯”的活動,為正在經(jīng)歷困難的人傳遞溫暖,并為愛心餐定下一個暗號:“愛心河南燴面”。
賈風華告訴記者,作為河南的靈魂美食,河南燴面之于河南老鄉(xiāng),如同漳州鹵面在漳州人心中的地位一般,也是飯店里每桌必點的一道主食。“將其作為愛心餐,不僅可以照顧到就餐者的自尊心,熱騰騰的面條也能讓遭逢困境中人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意。”
“其實來飯店的困難者,不管能不能說出暗號,我們都會認真對待。目前已接待了多人。”賈風華說,在為特殊客人端上面條時,員工還會送上一些開胃小菜,讓他們感受相同待遇。
“一碗熱湯面并不能改變實際上的問題,但我們希望盡自己所能,給那些遭遇挫折的人一絲社會上的溫暖,幫助他們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賈風華說。
一棵樹寄托不了情
“我們最初的夢想,是攢夠十萬塊錢回家蓋新房,卻不想在漳州一待便是16年。”多年在漳生活,賈風華夫婦漸漸地有了家的感覺。雖然當年回鄉(xiāng)建房的小目標早已實現(xiàn),但賈風華夫婦決定繼續(xù)留在漳州。
2015年,由于經(jīng)營的店面面臨拆遷,賈風華夫婦告別了生活七年的龍文區(qū)長福村,擇地重開飯店。賈風華告訴記者,雖然老店面已經(jīng)拆了將近十年,但當她經(jīng)過九龍大道時,屹立在吾悅廣場前的一棵樹仍然令她充滿親切感。“我們的第一家店,就在廣場前從左往右數(shù)第三棵樹的位置,每當我經(jīng)過看到這棵樹時,便會想起當年好心的房東和給我們支持與幫助的左鄰右舍。”
“溫暖是一場雙向奔赴的傳遞。”賈風華告訴記者,“雖然我們沒生在這片土地,但卻是被這片土地滋養(yǎng)著,只要飯店還在,‘愛心吃飯’的活動便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記者 許文彬 文/圖)
來源:閩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