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浯嶼島上的居民用自來水洗菜

浯嶼島供水工程通水儀式現(xiàn)場
飲水思源
珍藏入島第一桶自來水
在浯嶼海島博物館,放著一個裝滿自來水的紅桶,桶上寫著“飲水思源”四個字。這是浯嶼島通水后,入島的第一桶自來水。
“我們會把這桶水做成工藝品,珍藏在博物館里。”浯嶼村黨總支書記鐘東升在通水儀式后,特意開車把這一桶水載到了博物館。“海島通水是幾代人的夢想,如今實現(xiàn)了,需要記住這一歷史性時刻。”鐘東升介紹,早期浯嶼島村民用水只能靠打井吃水,1978年,島上挖了“四口井”,村民用水都從這里來。如今,島上通了自來水,“四口井”即將“功成身退”。鐘東升計劃將“四口井”保護起來,作為一個“取水紀念點”。此外,鐘東升還計劃在博物館珍藏浯嶼島供水工程大事記,梳理通水過程中的重要節(jié)點,提醒村民要“飲水思源”。
憶咸思甜
村民實現(xiàn)“用水自由”
“水開了,大家來嘗嘗自來水的味道。”通水當天,71歲的村民林阿婆早早地等候在水龍頭前,裝滿一壺水,燒水泡茶。“自來水喝起來有一點點甜,比井水好喝。”林阿婆笑著向圍坐在院子里的客人講道。
“我們是喝井水長大的。”林阿婆回憶起兒時的場景,以前都要晚上提桶去打水,因為白天打水的人太多了,一個晚上最多也只能打一桶水。“井水的水質(zhì)不是很好,喝起來還有一點點咸。”林阿婆說。
水質(zhì)差、還經(jīng)常會缺水斷水,這曾經(jīng)是浯嶼島村民用水的常態(tài)。從打井吃水,到靠船運水,用水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春節(jié)期間,在外打拼的游子回到島上,家家戶戶需要大掃除,島上用水高峰到來,缺水問題更加凸顯。
“如今,浯嶼島通上了自來水,再也不用擔心水質(zhì)、缺水問題嘍。”林阿婆的孫子喝著茶,感嘆道,“終于實現(xiàn)用水自由啦!”(閩南日報記者 李立平 通訊員 藍毅輝 陳浩君 楊偉強 文 記者 沈昊鵬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