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置在龍文區(qū)國貿(mào)天成口袋公園內(nèi)的風雨亭

位于市區(qū)九龍大道與勝利東路交界處渠化島上的巨型遮陽雨棚已投入使用
記者獲悉,今年我市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漳州市主城區(qū)風雨廊”首期8個項目陸續(xù)完工,預計下個月可全部建成投用。
據(jù)悉,“漳州市主城區(qū)風雨廊”項目首期涉及九龍大道與勝利東路交叉路口、漳州市實驗小學、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浦東校區(qū)、錦繡一方大地幼兒園、碧湖公園、龍文塔遺址公園、國貿(mào)天成口袋公園、漳發(fā)名都口袋公園八地,總投資約1100萬元。建成后不僅能讓市民出行避風雨、防日曬,還能提供休憩游樂場所。
“白色巨傘”:
遮風擋雨 抗風等級12級
位于九龍大道與勝利東路交叉口渠化島上的4個超大遮陽棚,剛建成便成為漳州市民朋友圈的“新寵”,不少市民以“白色巨傘”為名拍攝短視頻,開心表示“等紅綠燈時再也不用打傘”。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烈日下橫跨在渠化島上的遮陽棚覆有白色巨型張拉膜頂棚,用于固定棚面的鋼結(jié)構(gòu)立柱穩(wěn)穩(wěn)扎在渠化島四周的綠化帶里,中間最大的基礎立柱如同“主傘骨”撐起“傘尖”。在“傘”下蔭涼處,不少市民正等候紅綠燈。
“渠化島的遮陽棚建設雖然看上去簡單,實際上工程量并不小,需要建設多根支撐柱,地下還要建設單獨的地基,才能確保遮陽棚的牢固和安全。”項目業(yè)主方現(xiàn)場負責人曾凱敏告訴記者,此次新建的4個遮陽棚屬于主城區(qū)風雨廊的子項目,單個面積約120平方米,覆蓋整個渠化島過街等待區(qū)域,棚面延伸點在渠化島邊界內(nèi),過往車輛不必擔心會剮蹭到支撐柱。
不僅在設計、選材時充分考慮到了遮風擋雨、防暴曬等需求,我市風雨廊建設中還結(jié)合漳州的氣候特點,把臺風等極端天氣因素也考慮在內(nèi)。曾凱敏表示,新建的4把“白色巨傘”可抵抗300公斤左右的拉力,抗風等級為12級,設計使用壽命達10年以上,具備輕便、耐腐蝕、耐高低溫等優(yōu)點,安全性、耐用性均得到保障。此外,這種新型遮陽棚通透感十足,不會遮擋行人或司機視線,可以在提高市民等候過街舒適性的同時,確保通行的安全性。
“有了遮陽避雨的地方,大家等待過馬路時不再為了躲頭頂毒辣的‘日頭’而搶先那幾秒時間。這樣的‘便民傘’不僅簡潔實用,也是城市文明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希望能盡快普及安裝到其他紅綠燈路口。”市民林唯青說。
彩色長廊:造型各異 滿足不同群體需求
雷陣雨驟至。前來接孩子放學卻忘帶傘具的市民黃艷秋,與女兒一起在學校旁的風雨廊下躲雨,并在朋友圈上傳了女兒與廊下卡通裝飾物的合照,配文道:“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與你一起躲過雨的風雨廊。”
彩色、童趣,是我市此次在學校附近配套建設風雨廊項目的一大亮點。記者在市二實小浦東校區(qū)看到,學校對面新建的風雨廊呈對稱花朵狀,獨立的兩個花座下可同時容納十多人。在兩個巨型“花朵”中間還有一道圓弧形遮雨長廊,容量可達百人,不少前來接送孩子的家長正在廊下休憩。而在錦繡一方大地幼兒園旁新建的風雨廊,記者看到廊頂由紅黃藍綠四色亞克力板拼接而成,廊下墻面有關愛未成年人的宣傳標語及卡通圖案,連垃圾箱都做成了hellokitty、哆啦A夢、小黃人等可愛造型。
“我們還在廊下鋪上彩色塑膠地面,雨天可以有效防滑防積水。”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風雨廊不僅要滿足不同年齡段人群與老弱婦幼、盲人、輪椅出行等特殊群體的通行功能所需,其寬度、高度還要適應街道空間環(huán)境,并通過日照、降雨形式分析,保證行人免受一般降雨淋濕和午間陽光直射。比如,所有風雨連廊在設計時必須考慮雨水的傾斜程度,達到規(guī)避降雨角度在30度的硬性要求。
在國貿(mào)天成口袋公園,記者看到新建成的幾座風雨廊形狀既有蘑菇形又有長廊式,與公園里的兒童游樂設施巧妙融合,顏色鮮艷、實用性強。而在漳發(fā)名都口袋公園,新建的風雨廊雙面斜紋鏤空、設計現(xiàn)代,與周邊小區(qū)建筑風格統(tǒng)一、相得益彰。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風雨廊在夜間會點亮頂燈,為晚上散步休憩的市民提供便利。下階段,我市將按照“出行體系化、便民一體化”規(guī)劃理念,根據(jù)首期項目反饋成效加大風雨廊建設力度,更好地服務市民出行需求,進一步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和滿意度。(記者 蔡柳楠 通訊員 趙志遠 王子弘 文 記者 李 林 圖)
來源:閩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