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10月19日訊 據漳州新聞網報道 2020年12月,“送王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進發(fā)宮是漳州市三個申遺點之一。 10月18日下午,在市區(qū)中山橋燒灰巷碼頭,進發(fā)宮獲得“世界非遺”后首次舉行九龍江疍民習俗“送王船”活動,許多人自發(fā)來到九龍江邊參與。
當天下午,隨著吉時到來,“王船”伴著民俗表演隊的鑼鼓聲,在香客們的拖拉下啟航了。疍民們與“王船”做了最后的告別,他們面朝九龍江,手握線香,祈求明年風調雨順。
這艘制作精美的“王船”,船身彩旗飄揚,描畫的蛟龍栩栩如生。“送王船”的巡游隊伍從中山橋燒灰巷碼頭一路“游”過九龍江南岸,經過約半小時的巡游后,來到江中。這時活動也迎來激動人心的時刻,主祭人一把火點燃“王船”,霎時火光沖天,照亮了一方江水。至此,標志著瘟疫、厄運被送走了,“王爺”完成了他們的使命,今年的王醮進入尾聲。
記者注意到,相比前幾年的“送王船”儀式,今年的“送王船”活動添了一份成功入列“世遺”名錄的喜慶。今年進發(fā)宮“送王船”巡游隊伍中有不少年輕人參與,許多人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在網上分享。“‘送王船’項目申遺成功,讓這項具有閩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進一步推動兩岸閩南文化保護與傳承。”該項非遺傳承人鄭休山說,希望下屆“送王船”能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共同傳承保護閩臺“送王船”這一民俗,讓這項六百余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生不息、一直延續(xù)。” (記者 王琳雅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