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謠已成為一個熱門景區(qū)。(張夢帆 攝)
一部電影 成就一個景區(qū)
臺海網8月5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綠樹蔭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南靖云水謠古棧道上的榕樹,給這炎炎夏日帶來了一絲清涼,也引來了不少游客。
“‘云水謠’本名‘長教’。”祖籍南靖的漳州市知名作家簡清枝說,長教是一個片區(qū)名,是南靖簡氏族人的聚居地,由坎下、官洋、璞山三個建制村組成。
長教是閩南人與客家人交融之地,是一個幽古神奇的古鎮(zhèn),古村落四面環(huán)山,村中幽長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樓,無不給人以超然的感覺。
10多年前,電影《云水謠》的劇組帶著陳坤、徐若瑄等知名演員來到這里取景拍攝,隨著這部凄婉的愛情故事的熱映,捧紅了這個原名“長教”的古村,許多游客紛紛慕名前來探訪。
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其中就包括長教璞山村的和貴樓。為借《云水謠》之名樹立品牌,將《云水謠》這部優(yōu)秀作品的人文意蘊和道德情感充分展現在這條閩西南古棧道上,讓游客在觀賞奇樓美景,領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的同時,感受閩臺交流的深遠淵源,當地政府將村中這條全部用鵝卵石鋪成的古道正式命名為“云水謠古棧道”,將長教命名為“云水謠”古鎮(zhèn)。
“云水謠古鎮(zhèn)是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有著枝繁葉茂的古榕樹群、幽長靜謐的千年古道、星羅棋布的神奇土樓、閩臺傳統(tǒng)的民居建筑、小橋流水的山村景象,以及古樸厚重的民俗風情。”南靖縣政府黨組成員張清浪說,作為一個從影視里“走出來”的景區(qū),這里的這些場景吸引了一批影視導演、制作人到此取景拍片。
近幾年,南靖縣旅游品牌效應漸顯,南靖土樓是國家5A級景區(qū),前有《云水謠》、后有《大魚海棠》的熱播,成為土樓的“最強宣傳員”,多部電影、電視劇把南靖鄉(xiāng)村風光和人文風情搬上熒屏,也塑造了南靖土樓民風古樸、清新浪漫、底蘊深厚的影視IP形象,形成一定的品牌優(yōu)勢。
云水謠的成功及隨著這幾年國內影視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地方渴望搭上影視旅游的快車。
天生麗質 拍攝資源豐富
“看,這里就是電影《左耳》拍攝地!”在東山島南門灣景區(qū)里,幾位女生拿起手機自拍起來,并分享到朋友圈。
作為全國十大美麗海島,東山以其獨特的天然海景和谷文昌紅色文化資源,吸引了不少影視劇組的目光,至今已有60多部影視作品到東山取景拍攝,題材涉及廣泛。央視、衛(wèi)視紀錄片及明星真人秀更讓東山成為熱門網紅打卡地。
東山縣副縣長王朝玲說,從20世紀70年代的《磐石灣》開始,《海霞》《西游記》《谷文昌》《寡婦村》《左耳》等近60部影視劇到東山島取景拍攝。作為谷文昌精神的發(fā)祥地,近年來,谷文昌題材的影視劇在東山成為影視熱點。隨著前不久30集電視劇《谷文昌》在央視熱播,更是讓全國億萬觀眾記住了谷文昌和東山,通過這些影視作品,給東山全域旅游帶來了活力和生機。東門嶼、南門灣、文公祠上看天池、魚骨沙洲、澳角村、巖雅古村、蘇峰山環(huán)島路等影視拍攝地,已經成為“網紅”打卡點。
漳州是千年古郡,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作為最佳影視外景地“天生麗質”,家底豐厚。漳州全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地1處、國家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qū)20個、省級鄉(xiāng)村旅游休閑集鎮(zhèn)11個、旅游村92個、國家工業(yè)旅游示范基地1個(省級2個)、省級觀光工廠7家、省級養(yǎng)生旅游休閑基地4個、省級露營公園4個。全市還有國家文化部命名的藝術之鄉(xiāng)9個、國家歷史文化街區(qū)4個、中國傳統(tǒng)村落45個。全市列入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35項,這些資源形成史跡觀賞、濱海度假、生態(tài)休閑、尋根謁祖等花樣影視拍攝資源基底。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漳州拍攝的影視作品共有187部。除了東山、南靖、漳州開發(fā)區(qū),漳州還有不少影視劇組心儀的取景地。”漳州市文旅局局長林菁說,例如,電視劇《一路繁花相送》中的重要場景微雨島便是龍海的鎮(zhèn)海角;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姚啟圣禁海的鏡頭,取自漳浦的六鰲古城;由吳京主演的《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將漳浦火山島作為解救人質的外景地;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中,讓觀眾贊賞有加的土樓“真身”為平和繩武樓;由著名導演陳可辛執(zhí)導的電影《奪冠》,是在建成于1972年的漳州女排訓練基地內的女排訓練館啟動拍攝工作,等等,細數道來,仿佛那些經典鏡頭就在眼前不斷浮現。
整合資源 打造“天然影棚”
當前中國影視產業(yè)發(fā)展迅速,銀幕數量、觀影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漳州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應該抓住這個契機,講好漳州故事,展示漳州自然人文風貌,推動漳州文旅影視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提升“花樣漳州”品牌。
日前,漳州在東山島舉行“漳州——最佳影視外景地”新聞發(fā)布會,并作為“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藝術展”活動子項目,吹響了漳州文旅影視產業(yè)融合發(fā)展的號角。
如何做大做強漳州影視產業(yè)?東山縣副縣長王朝玲認為,在支持企業(yè)在東山建設文化影視產業(yè)園區(qū)、鼓勵出品單位和影視劇組到東山取景拍攝、正面反映東山題材和人物等方面,都制定了很優(yōu)惠的獎勵措施,大力支持培育文化影視產業(yè)。
南靖縣政府黨組成員張清浪介紹說,南靖其實早在兩年前就成立了電影公司,并與CCTV中視新影文化產業(yè)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xié)議,利用CCTV影視新媒體的平臺,深入挖掘南靖可開發(fā)的影視資源。
對于打造最佳影視基地,知名導演江小魚認為,漳州應該把影視作為一個很重要的產業(yè)來做,近年來,雖然在漳州拍的片也不少,但都是零零散散的,沒有規(guī)模化、產業(yè)化運作。
“對全市各地天然取景地進行整合,盡快成立一個服務運營公司。”漳州市文旅局副局長曹明福說,目前許多影視大咖前往漳州取景拍攝,很好地推動了當地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整合成立公司后,可對接影視拍攝商家,做好服務和宣傳工作。
“打造漳州為全國最佳影視外景地正當其時!”漳州市文旅局局長林菁說。
據介紹,漳州市已決定加快資源整合,對散布在全市各地的天然取景地資源進行篩選、整合,掛牌一部分最佳上鏡地,并將東山島作為“閩臺影視創(chuàng)作中心”。同時,舉辦第二屆閩臺電影展、首屆水仙花微電影短視頻展、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嘉年華等活動,發(fā)布兩岸影視音樂創(chuàng)作交流計劃;全面打造全域“天然影棚”,重點推出“美麗海灣取景地”“綠水青山取景地”“特色建筑取景地”“紅色經典取景地”等幾類“天然影棚”;通過“以點穿線、以線帶面,形成組團式發(fā)展格局”,促使整個漳州成為影視成本最小化、畫面最美化、效益最大化的首選“天然影棚”;適時舉辦全國性的影視節(jié)和影視發(fā)展論壇等,集中推介漳州全域“天然影棚”,推動拍攝地與影視行業(yè)資源深度對接,完善鏈條服務,攜手做大做強文旅影視產業(yè)。 (福建日報 記者 蕭鎮(zhèn)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