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臺海網9月23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但凡遇到困難,我們打一個電話,就都可以解決問題。”臺商陳建中的這句話,說出了漳州市對臺胞的貼心服務。
為了給臺商臺胞來漳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生活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漳州市積極出臺惠及臺胞措施的相關細則,并在兩岸金融創(chuàng)新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他們通過實際工作,打通臺企融資堵點,讓寫入文件的政策轉化為臺胞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信用證書做擔保
一直以來,融資渠道少、融資難度大是不少臺商心里的痛。“主要原因是兩岸征信機構此前沒有合作,在漳金融機構銀行查不到臺商臺胞在臺灣的征信情況,銀企雙方信息不對稱;同時,在漳臺企很難像大陸企業(yè)那樣方便地提供有效的抵押品或擔保人,增加了銀行對中小臺企放款的顧慮。”人民銀行漳州市中心支行征信管理科科長白清松告訴記者,從今年開始,兩岸銀企信息不對稱這個問題解決了,全市21家金融機構開通了臺灣地區(qū)的征信查詢權限。
從今年4月份到8月末,僅5個月時間,在漳金融機構就查得臺商臺胞在臺地區(qū)信用報告92份。通過查詢臺商臺胞在臺地區(qū)信用報告,金融機構能夠一定程度上了解其信用信息,同時輔之以臺辦、工商、稅務、法院等部門的信息,從而為臺商臺胞建立一份綜合“信用檔案”。
《漳州市臺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系由中國人民銀行漳州市中心支行、漳州臺商投資區(qū)管理委員會共同為符合一定條件且信用記錄良好的臺商臺胞頒發(fā)的證書,該證書目前適用于漳州臺商投資區(qū),并實行動態(tài)管理。該證書雖不等同于信用報告或是信用評級,但通過頒證并給予同等金融服務的形式,讓持證臺商臺胞能夠享有更多的榮譽感、自豪感、歸屬感。
“我來大陸開公司已經5年了,貸款是我最頭疼的事,要交的材料多,要走的程序多,批下來的額度少。如今,有了這份具有公信力的證書,不僅貸款能走綠色通道,額度也提高了不少。”近日,在漳州市《臺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政策措施宣講暨漳州臺商投資區(qū)首批頒證及授信簽約儀式上,領到《臺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的臺胞張良彬如是說。當天,12家市級銀行業(yè)金融機構還分別與15家獲證臺商、15名獲證臺胞個人進行現場授信簽約,為臺商授信總額達15.7億元,向13名申辦信用卡的臺胞授予信用額度共62萬元,并為2名臺胞個人授信40萬元。
通過前期反復與各有關單位、各銀行業(yè)金融機構協調溝通,人民銀行漳州市中心支行力求從簡,從申辦條件、申辦手續(xù)、申辦流程到組織評定、證書授予及后期管理,對一切不必要的門檻“能減則減”。另一方面,對持證臺商提供金融服務則是“能增就增”,組織漳州臺商投資區(qū)12家金融機構梳理出可為持證臺商提供的金融優(yōu)惠措施43條,持證臺商可在漳州臺商投資區(qū)的12家銀行辦理貸款、擔保、授信等多項業(yè)務時享受“綠色通道”,在開立賬戶、結算、信貸利率等方面享有優(yōu)惠。
使用外匯便利化
“惠及臺胞政策不是只藏在文件里,而是真的讓我們嘗到甜頭。”臺資企業(yè)凱景新型科技材料公司的財務經理蕭凱俊告訴記者。他在辦理外債結匯時,發(fā)現了一個可喜的變化——臺資企業(yè)可以先結匯使用,之后在承諾期限內把結匯用途證明材料補齊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享受容缺受理機制,從而化解企業(yè)急需結匯支付貨款卻又一時拿不出用途證明材料的困境。
這是去年7月以來,漳州臺商投資區(qū)開展的臺資企業(yè)資本項目管理便利化試點改革。改革突破了企業(yè)在境內使用資本項目收入結匯資金前需由銀行逐筆審核交易單證的限制,尊重企業(yè)資金使用完畢方能獲取單證(如發(fā)票)的現實,資金結匯使用更便捷。其次,突破了以投資為主業(yè)或經營范圍載明“投資”的臺資企業(yè)才能使用資本項目收入開展境內再投資的限制,滿足在閩臺資企業(yè)“二次創(chuàng)業(yè)”轉型升級迫切需求,境內股權投資更自由。此外,改革還突破了只能由企業(yè)工商注冊地銀行辦理外資外匯登記的限制,便利臺資企業(yè)經營,外資外匯登記更靈活;突破了一筆外幣債務最多只能開立3個外債專戶的限制,為臺資企業(yè)提供更優(yōu)質服務,外債開戶選擇更多元;突破了由外匯管理局審核辦理的限制,繼續(xù)簡政放權,外債注銷登記更簡便。
“去年試點取得很好的成效。今年7月開始,國家外匯管理局將試點政策范圍擴大到漳州全市。”人民銀行漳州市中心支行外匯管理科科長葉志偉表示,近期,國家外匯管理局福建省分局出臺了與升級版試點政策配套的《福建省臺資企業(yè)資本項目管理便利化試點實施細則》,在繼續(xù)保留5項政策紅利的同時,臺資企業(yè)資本項目收入在辦理結匯使用上手續(xù)更加便利。例如,臺資企業(yè)辦理資本項目外匯資金收入結匯,憑資本項目收入便利化試點支付命令函在銀行辦理,事后留存材料5年備查,無需逐筆向銀行提交用途證明材料。政策的外延和內涵拓展之后,提升了臺商在漳州的投資力度和決心。“政策利好,我們當然不能錯過。這不,又辦理了首筆外債便利化結匯300萬美元。”蕭凱俊開心地說。
辦事窗口促落實
不管是《漳州市臺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還是“臺資企業(yè)資本項目管理便利化”,都只是漳州密集出臺的惠及臺胞政策里的一小部分內容。
其中,今年7月漳州就出臺了《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fā)展新路的實施意見》。這個實施意見聚焦在漳臺胞臺企最迫切需求,從深化漳臺經貿合作、擴大社會文化交流合作、支持臺灣同胞在漳學習實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方便臺灣同胞在漳居住生活等方面提出了22條具體實施細則,涵蓋產業(yè)、財稅、就業(yè)、教育、文化、醫(yī)療、影視等多領域。在此之前,漳州市還發(fā)布《關于促進漳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提出58條實施細則。漳州市臺港澳辦將這些實施意見匯編成冊后,發(fā)放到有關部門和臺胞手中,并制定了簡體和繁體兩個版本,方便臺胞們閱讀。
手冊里不僅有國家、福建省、漳州市的各項惠及臺胞措施,更有漳州市相關責任單位對接窗口和咨詢電話一覽表。有了這些電話,臺胞們就可以針對特定政策找到對應的部門,不必挨個部門咨詢了。為了讓臺胞上門辦事更方便,臺胞臺商服務中心從市政府大院搬到了行政服務中心臨街的場地,臺胞們可以“推門就進”。“無論臺胞要辦什么業(yè)務,都可以先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會根據臺胞的實際情況,把他們的材料直接交到行政服務中心對應部門的窗口。”漳州市臺胞臺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陳燕標表示,倘若有些業(yè)務無法立即對接到某個具體的窗口,臺胞臺商服務中心還會發(fā)函請各個部門前來會商,為臺胞解決問題。
記者點評>>>
漳州與臺灣地區(qū)一衣帶水、隔海相望,這樣的地緣關系讓漳州成為聯系大陸與臺灣地區(qū)的重要窗口。在兩岸往來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漳州的對臺金融服務從無到有、快速發(fā)展。
在這個過程中,“溫度與能量”貫穿始終。
為解決臺企的融資問題,漳州市采取全方位、立體式措施,從貨幣信貸、環(huán)境優(yōu)化等方面,短期精準發(fā)力、長期標本兼治,給臺企吃下“定心丸”。此外,他們通過組織銀企座談會、深入企業(yè)現場辦公等形式,了解企業(yè)金融服務需求,為涉臺企業(yè)提供全方位、有特色的金融服務方案,打通產融合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在惠及臺胞政策陸續(xù)出臺的基礎上,“臺資企業(yè)資本項目管理便利化”、《漳州市臺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的暖心之舉不斷出爐。這樣的用心,讓對臺金融服務更有溫度,推動兩岸經濟文化合作向深水區(qū)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