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巍巍雪山掩映下,一幢幢黃色的藏式小樓整齊排列著。這是漳州參與援建的拉孜福建新村,是藏民們安居的新家。(記者李立平攝)
臺海網(wǎng)6月24日訊 據(jù)閩南日報報道 漳州九龍江——邊壩麥曲河,一個在祖國的東南端,一個在祖國的西南角。4000公里的遙遠路途,4000米的海拔落差,同一片藍天下相隔萬水千山的東南海濱和雪域高原,因援藏——這一黨中央賦予的神圣職責使命而緊緊聯(lián)結(jié)在了一起。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自2016年7月起,漳州對口支援西藏的地區(qū)從有“西藏江南”之稱的林芝調(diào)整到“西藏最寂寞的縣城”邊壩。海拔高了,援藏工作的要求只有更高;條件差了,援藏隊員的熱情不會消減。
作為全國第一批對口支援邊壩的地區(qū)之一,漳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和對口支援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按照省委于偉國書記“用心用情用力完成援藏光榮任務”的要求,高度重視、傾力支持援藏各項工作。肩負著各級黨委政府的重托和人民群眾的期望,3年來,漳州援藏隊的全體隊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肩膀擔起赤誠,將汗水灑遍高原,把初心使命變成了扎根邊疆、傾情援藏的具體行動。
“每一位漳州援藏隊員都身體力行踐行著‘當好邊壩人、做好邊壩事’的信念,他們以先進的工作方法、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托起了邊壩經(jīng)濟發(fā)展、民生改善、和諧穩(wěn)定的夢想,他們是邊壩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邊壩縣委書記同敏璽繞動情地說。
邊壩縣長夏冰這樣評價漳州援藏干部——“積極投身援藏工作實踐,以高尚的政治品質(zhì)、過硬的工作本領、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贏得了邊壩干部群眾的尊重和認可,架起了漳州與邊壩之間的‘連心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