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110嚴格訓練、嚴格要求。

漳州110民警臺風天蹚水救人。
臺海網(wǎng)8月6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 28年過去,在漳州,110早已深入民心。無論何時何地,有危難、有警情,人們第一時間想起的,便是撥打110。110服務,早已融入漳州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漳州110,是漳州市公安局巡邏特警支隊直屬大隊的簡稱。1996年,公安部和省委省政府分別作出向漳州110學習的決定。1997年11月,國務院授予漳州110“人民的110”榮譽稱號。漳州110的事跡從此傳遍大江南北。
今年8月1日,在“漳州110”報警服務臺開通的第28個紀念日,我作為28年來長期跟蹤報道“漳州110”的老記者,又一次走進“漳州110”采訪……
初創(chuàng) 遠親不如近鄰 近鄰不如110
漳州110的創(chuàng)建人郭韶翔三年前從省公安廳副廳長的崗位上退休了,但他依然牽掛著這支隊伍。近日,他從福州坐動車來到漳州,來到碧湖之畔,重返“漳州110”。
“‘漳州110’是500元起步的!”一打開話匣子,老郭就意興甚濃,“當時條件不足,局里面撥了500元啟動資金,我又從兄弟單位要來他們?nèi)訔壍呐f電話機,一輛舊三輪摩托車和一輛舊的北京吉普車。我把車子噴成‘110’,然后就到裁縫店,找來一些黃布條,自己花了幾塊錢去印了漳州市公安局110袖標,又到當?shù)伛v軍要了回收的舊迷彩服,為‘110報警臺’開通奠定了基礎。”
就這樣,1990年8月1日,在薌城公安分局領導的支持下,郭韶翔將設置在分局刑警中隊的110盜竊報警電話移到巡邏中隊,改名“110報警臺”,并正式向社會公布,全天候接受群眾報警,為開啟“漳州110”時代拉開了序幕。
1990年12月5日,“110報警臺”正式改名為“110報警服務臺”,全天候接受群眾的報警求助。
一天凌晨,他們接到漳州某學院宿舍區(qū)的一個女孩子報警稱,她的父母因家庭瑣事吵架并互毆,請求110幫助。郭韶翔立即帶領民警趕到現(xiàn)場,很快平息了一場家庭風波。郭韶翔從中受到啟示,回隊后提筆在備忘錄上寫下“有警你都必須接”,作為民警接處警的工作要求。
一天傍晚,薌城嘉禾小區(qū)一位老太太正在做飯,當她起身到外面拿東西的一瞬間,一陣風刮來,門被鎖上了。廚房灶臺上還生著火,她卻進不去,頓時,她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門外團團轉(zhuǎn)。情急之下,她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撥打110求助。郭韶翔很快帶領民警趕到現(xiàn)場,為老太太解決了難題。回隊后,他又寫下“有難你都必須幫”。
一天中午,薌城區(qū)一家塑料廠著火,火乘風勢,風助火威,大火很快蔓延到隔壁的一家銀行。正在值班的銀行職員頓時一陣驚慌,錯把119打成110。接報警后,郭韶翔一邊報119火警,一邊帶領民警奔赴現(xiàn)場,先行投入撲火戰(zhàn)斗。由于救援及時,才使銀行的大量現(xiàn)金和賬本免遭涂炭。這家銀行的行長感激不已,親自登門致謝。郭韶翔又寫下“有險你都必須救”。
一天晚上,漳州元光南路一個新建小區(qū)的一對新婚夫婦散步回家時,發(fā)現(xiàn)家門被撬,防盜鎖被撬壞,門進不去,他們趕緊撥打110求助。郭韶翔帶著兩名民警很快趕到報警人的家門口,三人輪流用鐵錘捶了一個半小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門打開。這對新婚夫婦見老郭滿頭大汗,感動地說:“你們真是我們自己的警察呀!”這句話深深地觸動著老郭的內(nèi)心,他寫下“有求你都必須應”。
就這樣,“四有四必”成為“漳州110”接處警的紀律和工作要求。后來公安部調(diào)研組將它提煉為:“有警必接,有難必幫、有險必救、有求必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