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阿姨正在做一個購物袋
臺海網(wǎng)7月6日訊 據(jù)東南網(wǎng)報道,打開小風扇,扭亮臺燈,戴上老花鏡,腳踩踏板,伴隨著縫紉機有節(jié)奏的聲響,退休教師葉茹楠又投入到她的興趣“事業(yè)”——做包袋中了。這是她家里的一個小房間,縫紉機靠窗擺著,一旁制作包袋的各式布料和配件堆成“小山”,雖然簡陋,但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縫紉工作室”了。
“以前生活條件沒這么好,會縫紉手工是‘基本功’,現(xiàn)在會做和愿意做的人很少了,我就是比較有興趣。”葉茹楠笑著說。葉阿姨是一名退休小學教師,今年70歲了,以前工作的時候,她就親手做過學生演出的服裝,物資較為匱乏的70、80年代,他還經(jīng)常幫學生補衣服,做書包送給學生。退休后,“閑不住”的葉阿姨除了熱心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更重拾針線,將興趣愛好“發(fā)揚光大”。
2004年,“限塑令”還沒實施,葉阿姨就提早開始行動了。“從前,我們買菜都用菜籃子,后來塑料袋盛行,但是也出現(xiàn)了很多亂扔塑料袋的現(xiàn)象。”葉阿姨回憶道,有時候散步看到河堤上有塑料袋亂飛,她就覺得很揪心,于是她開始動手做可以循環(huán)利用的購物袋,并將親手做好的購物袋送給親朋好友、新老同事們。
葉阿姨做的購物袋與市面上常見的不同,精巧又實用。采用防水可洗的布料,手提部分加粗并且和袋身大面積連接,形成一個倒U字型,結實耐用,還設計了兩個小綁帶,將袋子卷起來之后打個結,購物袋便可以收納成拇指粗細的小卷,十分方便。“男同志出門釣魚可裝工具,女同志們購物買菜少不了!”大家伙的好評不斷。
除了購物袋,各式各樣的挎包、拎包也是葉阿姨的“拿手戲”。散步用的、旅行用的、裝零錢的、裝U盤的,葉阿姨做的包根據(jù)應用場景、對象等做了各種大小款式設計,還可以根據(jù)朋友們的需求“定制”。前幾天,一位阿姨就拿破了洞的孫子的褲子來請葉阿姨幫忙做個包,葉阿姨欣然答應,一個別致的小挎包就這么誕生了。
“我這里有她送我的十幾個包袋,各種大小款式都有,我們這些退休老教師基本人手都有!”提起葉阿姨做的包包,住對門的戴阿姨樂呵呵地說,如今外面做的包大多是人造革制作的,不如葉阿姨做的環(huán)保又實用。
這些年,葉阿姨做的包也超過三百個了,大部分都送給了別人,有人問她賣不賣包,她都笑著說:“我做包只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有人真心喜歡,我更愿意做了送給她呢!”葉阿姨做包袋的材料大多用的是舊裙子、衣服、褲子等,還有一些來自工廠的邊角布料,“除了買一些拉鏈之外,基本都是廢物利用,這樣環(huán)保又美觀實用,何樂而不為呢?”葉阿姨笑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