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享生態(tài)慢生活
“工程進展很快啊,估計很快能完工了,又能到僑村泡茶了。”七旬老人陳日興散步到薌城區(qū)鐘法路邊的僑村改建工地,透過圍擋看了幾眼后不由嘀咕幾句。
漳州僑村居于老城之中,風貌古樸、閑適悠然,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圍繞著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西姑池”,共錯落有致地建了46幢歸僑別墅群,建筑借鑒了東南亞、歐美等地建筑的特點,風格獨特而又氣派內斂。
曾幾何時,漫步僑村,能感受到歲月的那一絲絲溫存。慢慢地,茶桌、椅子、遮陽傘、茶具被悄悄擺上,人們在此閑坐,或品茗或垂釣,暢享慢生活。雖是如此,但由于年久失修,難免有些破落感。
兩個月前,漳州市正式啟動對僑村片區(qū)的改造提升,按照“海綿城市”規(guī)劃做好透水步道、路面改造和綠化景觀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配套,科學添置休閑座椅,同時把生態(tài)加進去、把業(yè)態(tài)做起來,打造成“僑村會客廳”,吸引客人來此休閑觀光、喝茶聊天,讓群眾暢享愜意“慢生活”。
“ 打造成‘僑村會客廳’。”這個全新的提法再次讓市民耳目一新,倍感新鮮。其實,這已是漳州市近期興建的第二個城市“會客廳”了。
去年建成的開放的人民廣場四季花海,為城市增添了一片綠,讓市民在城市中心多了一片可以盡情游玩的好去處。花海深處長度不等的長椅,紅綠相間,尤其是長達115米的長椅號稱漳州公園中最長的休息凳。市民們三五成群,賞花走累了,可以歇歇腳、聊聊天。“這便是漳州傾力打造的城市生態(tài)會客廳。”
漳州市建筑設計院原副院長陳南漳介紹說,不論是僑村還是花海,都成為漳州的一張名片,有外地朋友來漳州時,市民可以帶著他們到這里逛逛,坐下來休閑聊天,或在西姑池邊泡上一壺茶,這不就是“會客廳”嗎?
在南湖邊上,參照人民廣場“月牙灣”畔的榕樹林景觀的“南山榕樹下”休閑驛站也即將開建。沿著這條路線,市民走到這里時,可以停下腳步,休息一下,然后吹著湖風、沿著花團錦簇的綠道再走10多分鐘后,又可以在“發(fā)呆處”休息一下,然后再沿著蜈蚣山綠道散步幾分鐘后,又是一處百米長的長椅,隨時可停下腳步休息發(fā)呆。“讓市民能更加舒心地觀景、休閑、發(fā)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