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2月25日訊 (海峽導(dǎo)報記者 林毅彬)我的家鄉(xiāng)位于福建南部沿海的漳浦縣,盛產(chǎn)海鮮,四季瓜果飄香。年三十,我載著滿后備箱的年貨,帶著老婆孩子回老家。
從廈門到漳浦縣城,僅開了1小時左右,老婆直呼“比我回同安老家都要快了”。這種“快”,得益于廈漳大橋和漳浦迎賓大道。
去年9月通車的迎賓大道長約9公里,連接沈海高速和城區(qū),對接沿海大通道,以雙向12車道90米的寬度被稱為“漳州最寬道路”。二叔公說,“以前到廈門要將近3個小時,現(xiàn)在路面就差跑飛機。”
作為沿海小城,年夜飯也飄著海洋氣息。過了晌午,母親將糕粿瓜果等祭過家中供奉的神明后,擺上茶幾待客。
下午兩點,父母便忙著張羅年夜飯。傍晚,12道菜肴擺上桌面,多是海鮮,有些如生蠔、斑節(jié)蝦等用火鍋現(xiàn)煮。灌腸和肉炸則是母親提前制作好的,也是漳浦人的“年節(jié)美食”。
油光發(fā)亮的蚵仔煎甚是誘人,母親選用上好的六鰲地瓜粉和新鮮的海蠣,佐以蔥花和蒜苗,軟糯適中,咬上一口,蠔汁四溢,唇頰留香。蚵仔煎做法很多,我唯獨鐘愛母親燒制的。
其樂融融圍爐中,母親會要求大家起身走動,寓意“邪氣離身”。她還會拿一把掃帚到大門口,往內(nèi)掃三下“招財進(jìn)寶”。
大年初一,俗稱“新正”,早餐只吃白糖煎豆腐和紅糖菠菜湯,象征來年甜美富足,且菜湯必須喝干,意為出門順順當(dāng)當(dāng)不遇雨。
大年初二是“女婿日”,出嫁的女兒需帶丈夫和孩子回娘家送“鍋仔肉”。舊時老一輩確實提一鍋肉拜年,如今則演變成各色伴手禮。女兒若是首次帶丈夫回娘家拜年,娘家要準(zhǔn)備兩根帶著蔗葉的紅甘蔗和兩只母雞回禮,意為夫妻甜蜜多子多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