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2月11日訊 據(jù)閩南日報報道 “你不是無親無故,福利院一直是你的家,你有我們這些‘家人’。”前日,在漳州一家制罐廠,漳州市社會福利院的謝俊波院長和其他工作人員,再次對他們眼里的“老孤兒”小文(化名)叮囑。半個月過去了,刑滿出獄的小文,在福利院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找到工作,再次被社會接納,跨出“新生路”第一步。
據(jù)了解,像小文這樣無親無故的孤兒,刑滿釋放沒有正常渠道安置的情況,在漳州算是首例。
小文今年30歲,因為先天性心臟病,出生沒幾天就被家人丟棄。從此,他成為福利院的孤兒。在福利院的幫助下,他接受心臟手術(shù),身體有所康復(fù)。成人之后,他選擇離開福利院自力更生。盡管如此,多年來,因為無家可歸,無業(yè)可就,無親可投靠,他一直被福利院列為幫助對象。
2016年底,因盜竊摩托車,小文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在廈門監(jiān)獄服刑。由于他無親人、無住宿、無生活來源,這一罕見的個例,廈門監(jiān)獄沒有安置的好辦法,于是便聯(lián)系小文的戶籍所在地,也就是漳州市福利院。“我們一定接他回來,再次教育好。”福利院工作人員的想法出奇一致。2017年11月14日刑滿釋放當天,漳州市社會福利院與薌城區(qū)司法局通北司法所工作人員,一起前往廈門監(jiān)獄,將小文接回漳州。走出高墻,小文顯得很迷茫,情緒失落。見到前來接他的是從小養(yǎng)育他、沒有放棄他的福利院工作人員,他心里涌起溫暖,感動地連聲叫喚:“叔叔,阿姨。”
出獄后,小文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成了難題。 “我們鼓勵他樹立生活信心的同時,也要切實幫助他重返社會。”將小文安排在市救助站管理站后,福利院工作人員第二天為小文找到住宿。 “其實他本性并不壞。”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回憶說。為避免小文再次學壞,大家行動起來,多方聯(lián)系為他尋找就業(yè)崗位。其實,這不是福利院第一次為他尋找就業(yè)崗位。原來,小文做過保安、服務(wù)員、撿破爛的工作。更有一次,他外出打工餓到暈倒在路邊,福利院人員從醫(yī)院接他回福利院休養(yǎng),后來還為他安排工作,可是沒兩天,他覺得沒有自由,放棄了。
在福利院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小文鼓起信心到一家制罐廠,應(yīng)聘重生后的第一份工作。經(jīng)過面試,他的工作有了著落,包吃包住,每月有一筆工資。上班的第一天,福利院人員將小文當成自家子女,為他準備好棉被、衣物、草席、日用品等必需品,還有零花錢,并和工廠領(lǐng)班保持電話聯(lián)系,對他每天的動態(tài)一清二楚。目前,小文工作穩(wěn)定,生活有規(guī)律,每天在車間上班。說到福利院的叔叔阿姨,他顯得特別激動,感激地說,一定要珍惜這次就業(yè)機會,安心努力工作,回報大家對他的關(guān)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