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湖四海”的示范帶動下,一批讓人期待的延伸工程也在加速推進。9月18日,九龍江畔“百花齊放、百樹成蔭”綠化工程樹木認植活動啟動,廣大漳州市民紛紛通過網絡、熱線等多種方式參與認植,努力實現(xiàn)“大家種樹、一起乘涼”;9月13日,圓山林下生態(tài)園項目啟動,將加快建設集休閑養(yǎng)生、文化創(chuàng)意、科普教育、娛樂健身等功能為一體,面向群眾開放、全民共享的生態(tài)空間、服務空間,“讓森林走近城市,讓市民走進森林”。
如今的漳州,綠道縱橫,湖光山色,草木蔥蘢,鳥語花香,規(guī)劃圖紙上的美麗景色漸漸變成了鮮活的生活圖景。
“生態(tài)+”模式出效益,讓守護青山綠水的人有發(fā)展的機會
秋風颯爽,綠濤翻滾。站在漳州鳳凰山頂,舉目望去,萬畝荔枝林形成波瀾壯闊的綠色海洋,令人震撼。荔枝海已入選全國農業(yè)文化遺產名錄。行走在紅色“綠道”上,沿途盡是天然氧吧、美景連綿。
在荔枝海內,有一片200畝的鐵皮石斛實驗示范基地。記者走近一看,數百株枝繁葉茂的老荔枝樹上,栽植著生機勃發(fā)的鐵皮石斛。
三年前,原是一名資深花農的陳振龍,嗅到了荔枝海蘊藏的林下商機,“荔枝樹冠大、青苔多,林中環(huán)境陰涼潮濕,很適合鐵皮石斛的生長。”于是,一場林下經濟的探索由此開啟,陳振龍帶領當地10名村民,成立了中藥材種植專業(yè)合作社,開始種植仿野生鐵皮石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