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音樂工廠。”郭滄海翻開了他那厚厚的練習本,里面滿是密密麻麻的五線譜、各種調號和臨時升降記號。郭老的老伴介紹,只要有了靈感,他經(jīng)常在這一坐就是大半天,勸都勸不住。
說起音樂,郭滄海很快打開了話匣子。他說,他1936年生于廈門,后回漳在浮宮鎮(zhèn)念小學。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龍溪師范,他一直都很喜歡搞文藝。在學校里,老師教的歌他就學得特別快。“經(jīng)常一看到樂譜就能自己哼唱出來,也沒人系統(tǒng)教過。”郭滄海說,雖然沒有系統(tǒng)學過,但自己一直喜歡聽歌唱歌。
退休后 一邊唱歌一邊寫歌
1995年,從檢察院退休后,郭滄海剩余的時間就多了,沒事就常約上自己的老伙伴們在家“卡拉ok”。郭老說,自己一直喜歡一些抒情歌曲和民族歌曲。自己歌唱多了,就發(fā)現(xiàn)草原歌曲特別多,詠唱江南美景的歌兒也不少,唯獨閩南歌曲不多,特別是關于漳州的更少了。“我就想著自己創(chuàng)作歌曲,來唱響我們美麗的漳州。”郭老說。
有了這想法后,他就開始專心創(chuàng)作,平時也都隨身攜帶筆和小本子,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隨時記下來。有時候吃飯,或者睡到半夜,都會突然起身,跑去譜曲寫歌。
這一年下來,郭老創(chuàng)作了近20首歌曲,并獲得了不少大獎。而目前,他還是大眾音樂協(xié)會會員。他創(chuàng)作的《谷文昌英名永閃光》還在2015年的全國音畫時尚比賽中獲“創(chuàng)作精英獎”。
感動時 譜出《谷文昌》
谷文昌同志是河南省林州市人。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勛。解放軍南下時,他隨大軍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戰(zhàn)斗中。
解放后,谷文昌服從組織安排,留在福建東山工作。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艱苦,實事求是,帶領東山縣人民苦干14年,種木麻黃防沙,終于把一個荒島變成了寶島。
谷文昌老人已經(jīng)去世34年了,但“先祭谷公,再祭祖宗”卻成為當?shù)亓曀住?ldquo;真是人民的好縣委書記啊。”說起《谷文昌》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歷程,郭老深有感觸。谷文昌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因此文思如潮,終于寫出《谷文昌英名永閃光》這首歌。“谷文昌精神一直被漳州人廣為傳頌,我寫這首歌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他那種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郭老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