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后時(shí)分,老人安靜地坐在凳子上洗頭刮臉;幾位阿嬤在廟前拜拜;幾輛自行車晃悠悠穿過;若不是那幾張公告打破了文川里的寧靜。“文川里就要拆了……”70多歲的楊阿婆緩緩地說,語氣里透著無奈。
70多歲的楊阿婆從一出生就在文川里,生活了70多年的地方,很有感情,要離開,她很舍不得。
她的祖奶奶就住在這里,當(dāng)時(shí)文川里有個(gè)“石橋頭”,有橋,有水,船從橋底過,到新橋頭去做生意。但是她的童年已經(jīng)沒有這些了,只記得這兒的街坊關(guān)系融洽,“誰家嫁女兒娶媳婦的,必須挨家挨戶送甜糕,一塊得四兩,這就是小時(shí)候的零嘴吧?!?
而她的孫女孫子也在這里的巷子長大,楊阿婆說,他們總在巷子里捉迷藏,“好幾個(gè)孩子一起玩,這里的巷子又多,躲起來,可不好找啊?!?
楊阿婆總跟孫輩講小姐樓的故事,“他們就傻呵呵地翻墻要進(jìn)小姐樓,里面的住戶哪里肯答應(yīng),追著喊著要扔他們到池塘里,把他們嚇得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