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微博)11月21日訊(海峽導(dǎo)報記者 張韓豐 張偉華 張向陽 文/圖)這里曾是官宦人家、名商大賈的聚集地;這里的古厝有特色,寬大石埕、精美梁柱斗拱屏風、拴馬石、旗桿石、古井等;這里的文物點很多,可園、魏厝、鄭開禧宅第;它就是漳州版的“三坊七巷”文川里。日前,薌城區(qū)政府一紙房屋征收公告,打破文川里片區(qū)的寧靜,明年春天一過,文川里或許不復(fù)存在了。
現(xiàn)狀:小姐樓藏在幽幽深巷中
文川里,東與解放路交會,西通友愛路,南北則與南太武、互助路交會。
漳州市政協(xié)海峽文史資料館館長江煥明推測,文川里在明清時就有了。穿梭在古樸的街巷中,完全與喧囂鬧市隔絕,有名的小姐樓仍藏匿在巷子角落,大門緊閉,吟香閣、知守齋、荷花池、假山、回廊、水榭等,只能隔墻觀望了。
小姐樓系漳州現(xiàn)存的唯一古典園林。據(jù)《漳州文化志》記載,可園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內(nèi)有思哺堂、虛受齋、鋤月亭諸勝。開辟這座占地2000多平方米漳州私家園林寓所的主人為鄭開禧(號云麓),他被后人譽為“閩中十大才子”之一,還曾與紀曉嵐書信往來。
墻壁上,當年鐫刻的鄭板橋、董其昌、鄭云麓書畫,至今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