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元宵怎么鬧?在閩侯縣大湖鄉(xiāng)仙山村,正月十二總是熱鬧非凡,許多外地仙山游子也會在這一天回到家鄉(xiāng),抬出祖先留下的三張虎皮巡街,吃一碗豬血糊,歡慶當?shù)厝颂赜械脑鼞c典。2月21日,記者走進仙山村,見證了這場獨一無二的元宵慶典。
三張老虎皮流傳百年
“砰!砰!砰!”……早上八點,隨著幾聲沖天的巨響,仙山村的特色慶典虎皮巡街鬧元宵正式開啟。村里的男女老少聚集在山下的神廟附近,組成長長的巡街隊伍,三張2米多長的虎皮由三副行輦抬出,在隊伍中格外顯眼。
隊伍每經(jīng)過一戶人家,這家人便點起鞭炮、燃放煙花,在隊伍里的香案上插香祈福。整個游街活動,鞭炮聲鋪天蓋地,聲勢浩大,大家都沉浸在喜慶祥和的氣氛中。
虎皮巡街的習俗,在仙山村有著上百年的歷史。傳說,百年前仙山村虎患嚴重,村民談虎色變。族長們決定組建打虎隊,為民除害。臨行前,打虎隊拜本村大王公威靈和馬嵐山獵神六公祈福,最后如愿打虎成功,百姓過上了安穩(wěn)的日子。
從此以后,每年正月十二鬧元宵,村民們一定要將三張老虎皮披在轎輦上,隨神巡游全村,以祈求來年五谷豐登,家宅平安。而祖先留下的三張虎皮也是村里的至寶,虎皮巡街的第二天,會專門安排新的一年由誰看管。至于虎皮保管的位置則是秘密,不會輕易告訴外人。
仙山村元宵節(jié)特色菜豬血糊
一碗“百味糊”充滿鄉(xiāng)愁
在正月十二這天,仙山村的村民還要吃一種本村特色美食豬血糊。豬血糊也叫“百味糊”,諧音“百味福”,由豬血、豬油渣、豬油、米粉炒制而成,香而不濁,油而不膩,綿軟順滑,是仙山村獨有的特色美食。
豬血糊的由來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傳說。相傳古時候,好客的主人正為翌日元宵沒有什么好東西招待客人而傷腦發(fā)愁。幸好當晚得一位白眉長須老者(仙翁)托夢,傳授一菜譜。第二天,主人便不敢怠慢,按仙翁指點,親自備料,上廚掌勺,什么佐料配比、火候掌控、烹飪順序無不精心把握,經(jīng)一番烹調(diào)果然做出了一道好菜。
奇特的是,盡管各人的口味不同,喜好迥異,吃這道菜卻都覺得十分美味,無不嘖嘖稱贊。第二年,一位官員也慕名而來,吃后贊不絕口,臨行時,特賜菜名為“百味糊”,因“糊”與“福”音有相通,寓意有福之食,流傳至今,成為仙山元宵夜第一道菜。
仙山游子的鄉(xiāng)愁,就是這一碗豬血糊。每到正月十二,在外的仙山村人都要回到本村,吃上一碗豬血糊,一解鄉(xiāng)愁。不少外地賓客也慕名而來,一嘗為快。
百年老村莊煥發(fā)新生
仙山村有著兩百多年的歷史,如今這個小村莊在鄉(xiāng)村振興的浪潮下,正煥發(fā)新的活力。村子里的仙峰果場種植上了百畝苦橘,每年果子成熟期,都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體驗采摘,品嘗這種清甜多汁,又略帶苦味回甘的水果。此外,仙山村還有400余畝臍橙果園、百余畝金絲皇菊等特色農(nóng)業(yè)。
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也帶動了村里文旅經(jīng)濟的發(fā)展。2023年,仙山村旅游規(guī)劃出爐,計劃利用苦橘、菊花種植基礎(chǔ),以及虎皮巡街等文化資源,構(gòu)建農(nóng)產(chǎn)品種植、“體驗+鄉(xiāng)村旅游”模式,將仙山村建設(shè)成為福州近郊避暑示范村,打造雪峰山城重要的旅游節(jié)點。
“目前我們正在積極申報鄉(xiāng)村振興星級村,今年我們打算將舊村居改造成特色民宿,并建設(shè)餐飲等配套,讓游客到仙山村能玩得好,留下來。” 大湖鄉(xiāng)人民政府分管文化旅游主任馮尚敏表示。(記者 李琪 實習生 饒兆聰 洪正原 文/圖)
來源:掌上福州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