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時候,我愛上了中國武術(shù),后來我決定高中畢業(yè)一定要去中國。”近日,中國武術(shù)愛好者、來自土耳其的“福州女婿”阿拉丁談及自己遠渡重洋來到福建福州的故事,如是表示。
為圓武術(shù)夢赴榕留學
1975年,阿拉丁于土耳其黑海邊上出生,在伊斯坦布爾的PENDIK區(qū)度過了小學和中學的時光。上中學時,他因為看了中國功夫電影迷戀上了中國武術(shù),跟著土耳其的老師練了6年的武術(shù)。
阿拉丁的辦公室里收藏著一盞“燈”?!∪~秋云 攝
“在土耳其學的是南拳,而南拳的發(fā)源地在福建。”阿拉丁告訴記者,隨著武術(shù)學習的深入,他產(chǎn)生了到中國學南拳的想法。“我跟我的爸爸媽媽說了,高中畢業(yè)就去中國念大學,一邊念大學,一邊學武術(shù)。”1995年,阿拉丁自費來到福州大學留學,主修中文和國際貿(mào)易。
剛到福州的阿拉丁由于不會說中文,與人溝通成了困擾他出行的大問題。阿拉丁多次提到來到福建是為了“圓武術(shù)夢”,留學期間,他走遍了福州街頭的各大武館、寺廟。“留學期間,先用兩年的時間學習中文,后來又學習了4年的國際貿(mào)易專業(yè)。”
阿拉丁的土耳其餐廳內(nèi),土耳其工藝品展示其間?!∪~秋云 攝
在阿拉丁看過的中國功夫電影里,寺廟的僧人都會武術(shù)。阿拉丁趣稱,福州大學附近有一個名為“西禪寺”的寺廟,為了能夠趕上僧人練武,他五點多便跑到這個寺廟,連續(xù)多天都沒看到練武的場景。“后來對福建的了解越來越深,才知道只有南少林寺的僧人會武術(shù)。”
“沒來中國的時候,我以為每個中國人都會武術(shù)。”留學期間,這個熱愛中國武術(shù)的土耳其人卻是班上唯一一個學過武術(shù)的人,阿拉丁才知自己“誤會”了。
“上體育課時,老師讓我教同學們南拳。我把照片寄給土耳其的師父,跟他說:老師,你在土耳其教我中國武術(shù),我現(xiàn)在教中國學生學武術(shù)。”這句話雖有開玩笑的成分,但可以看出他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土民間友誼發(fā)展的心。
阿拉丁的土耳其餐廳內(nèi),土耳其工藝品展示其間?!∪~秋云 攝
阿拉丁有盞“寶貝燈”
1996年,還在中國留學的阿拉丁聽聞父親逝世的噩耗,這對于他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回到土耳其處理完父親的身后事,我便開始考慮養(yǎng)活自己的問題。”阿拉丁透露,他來福州的目的是學習武術(shù),但父親逝世后,他要一邊學習一邊考慮未來的生計問題。
在阿拉丁位于福州市五四路上的辦公室內(nèi)收藏著一盞“燈”,在其看來,這燈十分珍貴。“那時候,土耳其商人很少來中國進貨,我發(fā)現(xiàn)中國制造的燈具物美價廉,有著很大的利潤和市場前景。”透過在土耳其的親戚,阿拉丁開始與土耳其商人聯(lián)系,利用專業(yè)知識說服他們到中國來進口燈具。
指著那盞綠色的臺燈,阿拉丁表示,那時候的他只是通過翻譯來賺錢,促成了第一筆訂單的他十分興奮,于是保留了其中一盞作為紀念。“可以說,是我的幸運燈。”
留學期間,阿拉丁與大學同班同學談起了戀愛;2003年,二人步入婚姻的殿堂,阿拉丁成為一名“福州女婿”,并留在福州工作生活。2004年,他在福州成立福州阿拉丁進出口有限公司,2015年,他又在福州開了一家土耳其餐廳。
在阿拉丁土耳其餐廳的墻壁上,富有土耳其特色的碟子、盤子等展示其間,琳瑯滿目。阿拉丁表示,餐廳里的工藝品都是從土耳其帶過來的,這個地方是一個小小的土耳其工藝品展示廳。“食客來這里不僅可以感受地道的土耳其風味美食,還可以參觀、了解土耳其文化,體驗土耳其的異域風情和浪漫情懷。”

來自土耳其的阿拉丁是一位中國武術(shù)愛好者。 阿拉丁供圖
推動中土民間友誼發(fā)展
在福州已有27年時間,阿拉丁一直致力于推廣福州、福建乃至中國,編寫了《阿拉丁看福建》《中國生意經(jīng)》等介紹中國地方文化風俗、旅游名勝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書籍。
為了更加直觀地向土耳其人民介紹福建、讓福建人民了解土耳其,他還曾邀請土耳其電視臺來福建拍攝節(jié)目,陪同福建電視臺三次赴土耳其拍攝專題節(jié)目。
因為推動中土民間友誼發(fā)展、投身公益事業(yè),阿拉丁先后被授予“福州市榮譽市民”稱號、獲評為福建省“友誼獎”。阿拉丁表示,接下來,他會繼續(xù)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推廣福建、宣傳福州。
作為福州市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理事,他表示,將積極協(xié)助福州市友協(xié)推進福州市民間外交工作,加強福州市與土耳其在經(jīng)貿(mào)、文化等領(lǐng)域的友好交流與合作,努力發(fā)揮好橋梁與紐帶作用,推動中土民間友誼發(fā)展。(葉秋云)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