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梅雀銅鏡。
月光梅雀銅鏡
制作精良、圖紋華麗、銘文豐富的圓形銅鏡,在我國古代是花好月圓的象征。作為青銅藝術(shù)中的瑰寶,銅鏡千古以來與明月相耀生輝,承載著我國深厚的月亮文化意蘊(yùn)。
市博館藏的宋月光梅雀銅鏡為直徑13厘米、緣厚1厘米、窄素鏡緣青銅制圓鏡。銅鏡畫面以梅枝、雀鳥、水中月色為主題,梅枝橫斜于水上方,彎月浮動(dòng)于水面,水波漣漪,暗香浮動(dòng)引來雀鳥留枝梢,趣意盎然。
喜鵲登梅是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之一,寓意喜上眉梢,好運(yùn)連連,也是文人墨客常用的藝術(shù)題材,留下了許許多多流芳百世的畫作。

田黃石“洞庭秋色”章。
田黃石“洞庭秋色”章
在福州市博物館的閩都華章廳里,有一枚壽山石的頂級(jí)印章,它就是清林清卿薄意田黃石章——“洞庭秋色”章。
這枚方章色澤橙黃,猶如“天將金闕真黃色,借與洞庭霜后橙”般攝人心魄。經(jīng)過林清卿的刻刀,秋色以極濃的、極具生命力的方式得以表達(dá)。他在田黃石上雕刻出披覆交錯(cuò)的枝葉,纏綿而靜的江水,冉冉上升的圓月,畫面尤為清新雅致,幽韻冷香,暖黃的月色更是將瀟湘八景之一的洞庭秋色描繪得無比鮮活。整件作品清新恬淡,又極富畫面感,是田黃石薄意雕刻里的經(jīng)典作品。
現(xiàn)代薄意藝術(shù)的“開山鼻祖”福州人林清卿曾這樣描述薄意創(chuàng)作:“刻當(dāng)相石,凡石色巧則宜花卉;凡石呈裂痕則宜山水;以盡石勢(shì)。下刀之先心開一境,以盡畫意詩情。”感興趣的讀者不妨去福州市博物館、福建博物院逛逛,看看這位薄意巨擘的深厚功力,以及他雕刀下的如水秋色。(福州晚報(bào)記者 管澍/文 市博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