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9月3日訊 據(jù)閩聲傳媒報道 在福州雙杭永德會館,敬奉了一位華僑。他是巨商、大慈善家,他也是名震南洋的抗日英雄,面對日寇的屠刀,他選擇寧死不屈……
位于福州下杭硋埕里20號的永德會館,一樓正廳后墻嵌有一方石碑,其名曰《桃源翁李立齋先生傳贊》,“其仁而喜施,蓋天性也。迄今邑人言賑者必首稽翁。翁之義行大矣哉。我永德會館奉翁像也,以翁生平之行義,是以宣表我邑。而其哲嗣俊承先生之有功于本館,尤非尋??杀韧说取?rdquo;
李立齋即李俊承父親。永德會館本還有桃源翁李立齋神像,雖然每次都未尋見,但這并不妨害李家父子給予記者的感動,也十分感佩前人褒揚先進、傳承美德的方式。
下杭三捷河畔的永德會館。楊勇 攝
星馬經(jīng)商 橫跨多業(yè)
李俊承(1888-1966),乳名賢,福建省永春縣人,新加坡華僑。1888年,李俊承生于福建省永春縣五里街仰賢村僑商之家,父親李繼如,字立齋,在馬來亞經(jīng)商有成。
李俊承自幼受到良好教育,7歲開蒙,受儒家傳統(tǒng)教育。17歲時,李俊承隨返鄉(xiāng)省親的父親,前往馬來亞芙蓉(今馬來西亞森美蘭州首府芙蓉),在父親指導下,參與經(jīng)營家族企業(yè),所展現(xiàn)出的商場判斷力與市場拓展力,很受父親賞識。
父親去世后,李俊承接掌家族企業(yè)。他銳意進取,先在森美蘭創(chuàng)辦了永興公司,后又在新加坡創(chuàng)辦了太興有限公司、太安實業(yè)有限公司。緊接著,收購泰豐餅干廠,添置自動化制餅機,聘英國技師監(jiān)制,餅干品質(zhì)甚高,投入市場后極受歡迎。另外,他還抓住時機,在森美蘭墾荒數(shù)千畝,種植橡膠,家族事業(yè)蒸蒸日上,被選為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
1931年,在世界經(jīng)濟危機中,李俊承應(yīng)聘出任和豐銀行總理。他與閩籍華僑巨商陳延謙等協(xié)議,將和豐、華僑、華商三家銀行合并為華僑銀行,任副董事長。1933年起,李俊承出任華僑銀行董事長、董事主席,直至去世。
慈悲為懷 行善一生
李俊承熱心慈善事業(yè),曾獨資修葺永春通仙橋。1927年,獨力承擔新編《永春縣志》全部印刷經(jīng)費。他熱心于華僑教育,捐資在森美蘭州創(chuàng)辦中華中學,嘉惠僑子。1931年,他又捐資1萬元,助建德化云龍橋。1937年,李俊承與5位新加坡僑領(lǐng)一起,出資購下孫中山辛亥革命指揮部——新加坡晚晴園。經(jīng)過修復后,重新向公眾開放。
李俊承最愛荷花
李俊承篤信佛教。1925年,他回國省親,特意前往普陀山,皈依于印光大師座下,賜名慧覺。他曾勸募一筆救濟難民慈善基金,同時與親家陳煥其商量,說服親家將自家的數(shù)百畝土地捐出,作為佛教公冢。李俊承曾接辦新加坡菩提學校,出任董事會主席,使學校辦學質(zhì)量得到提高。
李俊承捐資興建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的中華寺,雇請專人管理,按月匯給經(jīng)費,后又在新加坡建報恩寺。
抗日救國 功高獲勛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從陸??杖?,向上海發(fā)動進攻,貧民死傷無數(shù)。李俊承聞知,在新加坡發(fā)起創(chuàng)立籌賑機構(gòu),支援祖國抗戰(zhàn)。2月初,新加坡華僑救濟上海傷兵難民籌賑委員會成立,李俊承出任主席。
1937年7月,七七事變后,日軍開始全面侵華。李俊承主動聯(lián)系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僑領(lǐng),共商抗敵大計,并邀請陳嘉庚先生出來領(lǐng)導新加坡華僑抗日救亡運動。
是年10月中旬,在新加坡開僑民大會,成立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委員會,推舉陳嘉庚任主席,李俊承為副主席。
李俊承慷慨捐款支持祖國抗擊日本侵略者。得知永春老家有一批年輕人參軍入伍,走上殺敵前線,李俊承寄回巨款,獎勵出征軍人家屬。
在陳嘉庚、李俊承和新加坡、馬來亞僑領(lǐng)的領(lǐng)導下,很快馬來亞成立州一級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委員會207個,新加坡也先后成立200多個華僑抗日組織。從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新加坡、馬來亞華僑共為抗日捐款達國幣20420080元,認捐愛國公債13007960元。1938年6月,李俊承一次就出資10萬元購買愛國公債。
他知道沒有強大的科技力量做支撐,就沒有中國的強盛,他將公債票獻給中國中央研究院作為獎勵基金。
1938年,菲律賓僑領(lǐng)李清泉和印度尼西亞僑領(lǐng)莊西言先后請陳嘉庚出來組織南洋“籌賑總機關(guān)”,領(lǐng)導募款等抗日救國運動。
陳嘉庚乃于是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召開南洋各屆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代表大會,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總會。李俊承任執(zhí)委和第二屆常委。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紀念章
1940年,陳嘉庚率南洋華僑慰勞視察團回國,李俊承一度任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委員會代主席,成績顯著。同年,新加坡總督湯姆斯特在立法院頒授勛章,以表彰他對社會的貢獻。
被捕入獄 寧死不屈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南侵,次年2月新加坡淪陷,屠殺愛國華僑5萬多人。李俊承來不及撤離,被日軍逮捕入獄。
獄中,他飽受磨難,但堅貞不屈,拒不叛國,拒不降日,寧死不屈。后侵略者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下,不得不釋放病重的李俊承。
李俊承獲釋后,不懼風險,拖著病痛,四方奔走,發(fā)動佛教徒施粥施藥,收容難民并賑濟70歲以上男女老人。
1966年春,李俊承病逝新加坡,現(xiàn)有《覺園詩集》、《覺園詩存》、《佛國游記》等著作存世。(來源:閩聲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