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篇預(yù)告片
臺海網(wǎng)4月18日訊 據(jù)“海連江”微信號發(fā)布 今天15:38CCTV-10將播出《中國影像方志》福建卷連江篇。
水下考古見證海上絲路繁華
1990年初,中澳合作的第一屆水下考古班進駐連江縣筱埕鎮(zhèn),開始以白礁水域沉船為對象進行水下考古培訓。

定海灣水域沉船,其中一處被命名為“白礁一號”。水下考古培訓班就將此處作為中國水下考古第一站,邊學習邊工作。

歷經(jīng)三個月的水下考古,隊員們摸清了定海海域9處古代沉船遺址,拍攝了海底沉船分布地點和文物的錄像,并通過測繪沉船點與文物分布地形圖,對沉船位置進行了定標、定點。

“白礁一號”沉船,為后人揭示了宋朝時期瓷器外銷的歷史。

連江有長達238千米的海岸線,境內(nèi)分布著多處海灣和大河入???。唐代,閩王王審知發(fā)展海上交通,修建港口,唐昭宗賜名“甘棠港”。之后,“甘棠港”憑借水深港闊,成為“閩江北喉”,與泉州“刺桐港”齊名,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