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月9日訊 據(jù)福州晚報報道 消化道的“小癥狀”可能預示著“大問題”,千萬別小覷。
前陣子,省老年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接診了一名69歲的呂先生。呂先生自述,平時身體硬朗,沒得過什么大病,只是近半年來大便干結、排便不暢。他要求開些通便藥帶回去吃。
了解呂先生的病情后,該院消化內(nèi)科何鋮醫(yī)生有點不放心,建議呂先生“小題大做”,做個電子結腸鏡檢查。結果,檢查發(fā)現(xiàn),呂先生的結腸有個不小的病灶,經(jīng)病理檢查,這是結腸癌。所幸,發(fā)現(xiàn)還算及時,呂先生目前去外科接受手術治療。
“人的健康和死亡有時候離得很近,有了癥狀不來檢查或者拒絕檢查,很可能失去治療的機會。”何鋮表示,消化道腫瘤是可防可治的。無論有無癥狀,在40歲之前盡量做一次電子結腸鏡檢查。
他介紹,電子結腸鏡檢查是目前診斷結直腸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檢查范圍從肛門到回盲瓣,可觀察結直腸粘膜的細微變化,如炎癥、糜爛、潰瘍、出血、憩室、息肉、腫瘤、粘膜下病變等,還可以通過活檢孔道送入活檢鉗取病灶處的活體組織做病理檢查。
何鋮介紹,40歲以上人群若有“高危”狀況需要做電子結腸鏡檢查,例如有腸息肉或腸癌家族史;有不明原因的消化道癥狀,懷疑是結直腸病變需要進一步確診;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腸腔內(nèi)病變,需要明確性質(zhì);需行腸鏡下治療或治療后復查。
但是,有的人并不適合做電子結腸鏡檢查,例如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全身狀態(tài)極差者;神志不清、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檢查者;嚴重急性腸道感染者;檢查可能使疾病惡化者;有嚴重出血傾向者;癌癥晚期伴有腹腔廣泛轉(zhuǎn)移者;孕婦及月經(jīng)期婦女。(記者 陳丹 通訊員 沈華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