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搓“米時”
福州人在冬至有著搓“米時”的風(fēng)俗,福州話稱之為“C”(糍) 。

那么,搓“米時”具體怎么搓?一起看看去↓↓↓
一、磨
將糯米連同秈米浸泡4至6小時,然后磨成米漿。

二、壓
將磨好的米漿倒入布袋中,扎好摳后尋一重物,將米漿中多余的水壓出,“米時”的米粉團就做好啦。

三、搓
接下來就是搓“米時”了,將米粉團搓成直徑約2厘米的長條,再分成一個個大小均勻的劑子,搓圓后待水開下鍋,煮熟后撈出粘糊粉即可。

四、滾
糊粉一般由黃豆或黑芝麻等依據(jù)個人口味加入白糖磨成粉,“米時”搓好煮熟后放入糊粉中滾一滾,熱騰騰的“米時”就可以吃啦。

“米時”圓滾滾的,外香甜、內(nèi)軟糯,一口咬下,嫩糯細(xì)膩,細(xì)嚼回味無窮!

搓"米時"也稱搓圓,寓意團圓,"米時"則象征時來運轉(zhuǎn)。

與北方冬至吃餃子不同,在福州冬至要搓“米時”吃“米時”,而且冬至前一天晚上要全家一起動手搓“米時”,冬至當(dāng)天一早再煮“米時”當(dāng)早飯吃。
福州人還會選擇在冬至釀青紅酒,因為福州到冬至這一天,真正進入隆冬季節(jié),此時的氣候比較適合釀酒。

來源:網(wǎng)友@百合烘焙愛笑愛生活
釀好的酒正好能趕上來年的正月辦春酒。都說“冬至大如年”,像福州“米時”這樣類似的小吃,福建的平潭和閩南等地也有! 一起來看看,長知識!
平潭“咸時”
“咸時”,也稱為“咸米時”,米字旁加時字,平潭地方一著名風(fēng)味小吃。

傳說,平潭古代有一鄉(xiāng)人含冤入獄,兒子送去的飯食,卻被獄吏吃掉。后來,鄉(xiāng)人建議兒子用地瓜粉(當(dāng)?shù)厮追Q番薯粉)做皮,包有肉、魚,搓成團送去,獄吏果然不吃,關(guān)在牢里的老父親,終于能吃上一頓美食。此后,這種平潭民間特有的餃狀丸子,當(dāng)?shù)胤Q作“咸米時”便流傳下來。作為一種感恩、思孝奉先的象征。念家戶戶傳祖德,逢節(jié)人人吃“咸米時”。
正月廿九這一天早,平潭人家家包“咸米時”,即用地瓜蒸好后,放到石臼中,撒些番薯粉(茹粉),再用木棰搗爛,成泥狀,越粘越好,然后用手捏或用短木棍搟成皮。內(nèi)餡同時炒好,蝦仁、蟹肉、烏賊魚(目魚)、豬肉、紫菜做成海鮮肉餡,包成球狀,蒸或煮熟著吃。
閩南冬至丸
在福建閩南地區(qū),每到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搓冬至丸子,并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祖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