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0月3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 “福州人真是太有福氣了!”2日上午,站在綠意盎然的福道遠眺城市風光,來自山西太原的游客張先生情不自禁地為這里的生態(tài)美景連連點贊。
這句發(fā)自肺腑的贊嘆,來自于千年閩都依山傍水、派江吻海的生態(tài)“好底子”,更來自于“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理念在福州的落地生根。
過去,福州被稱為“紙褙小城”,城市建設水平和宜居度跟不上市民群眾的期待。新中國成立以來,福州城首先從“小”實現(xiàn)突破,70年間,城市框架實現(xiàn)兩次大的擴張。第一次,從“三山兩塔”(鼓臺地區(qū))拓展到“兩江四岸”(四大城區(qū));第二次,從“沿江建城”(城市依江而建)蛻變?yōu)?ldquo;沿江向海”(建設濱海新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福州市建成區(qū)面積從1949年的11平方公里,擴大到現(xiàn)在的292.85平方公里,城鎮(zhèn)化率從10%提高到70.3%。
由小變大的同時,一個面貌越來越美麗、功能越來越完善的高品質幸福新城,加速崛起。
國慶期間,歷時一年多精心修繕改造的倉山煙臺山公園重新開園。嶄新的軟硬件設施,秀美的景色,以及閩劇表演、香道等豐富的游園體驗活動,讓市民和游客流連忘返。“家門口的公園終于開園了,比想象中美很多,以后閑暇時又多了一個好去處。”住在附近的周阿姨說。
出門見公園,如今已成為很多福州小區(qū)的標配。國慶前,隨著臺江區(qū)打鐵港公園等又一批串珠公園開園迎客,福州市區(qū)建成的串珠公園超過200座,市民出門百余米就可以步入“公園網絡”,在林蔭大道、親水綠道、憑欄瞰江等不同主題的公園里,盡享生態(tài)福利。
“福州空氣質量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名第三,森林覆蓋率57.26%,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名第二,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44.9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950年的1.97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15.14平方米,生態(tài)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福州市相關領導說。
邁步新時代,顏值越來越高的福州,內涵也更加豐富、更加動人。
白墻黑瓦、老街古厝……1日,位于鼓樓區(qū)的冶山歷史風貌區(qū)中山路完成改造后正式開街,眾多市民慕名前來領略這一老街巷的新風采。
古厝、古街、古巷等歷史文化印記,是福州的珍貴寶貝。近年來,福州全面修復三坊七巷、煙臺山、朱紫坊、上下杭等歷史風貌區(qū),建設冶山、新店2個古城遺址公園,保存了“三山兩塔一條街”的傳統(tǒng)城市格局和千年歷史底蘊。如今,全市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qū)多點開花,232條傳統(tǒng)老街巷重獲生機,20個重點文物項目、155處文保單位、100處歷史建筑正在修繕。
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中國領軍智慧城市……一塊塊國家級金字招牌,記錄著70年來福州艱苦創(chuàng)業(yè)、矢志奮斗的堅強足跡。
福州市領導表示,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指引,扎實推進各項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品質,加快建設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