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下“優(yōu)秀志愿講解員”的種子
臺江區(qū)地處閩江下游,擁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南公園、琉球館、越王廟、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qū)等文化旅游景點陸續(xù)修復開放,住在這里的老百姓收獲滿滿的幸福。
2018年9月,臺江團區(qū)委找準共青團服務全區(qū)中心工作大局的切入點,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rdquo;的要求,聯(lián)合臺江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丫好小記者團,共同組建臺江區(qū)紅領巾志愿講解員公益服務團隊。
當月,首批紅領巾志愿講解員選拔工作啟動,在三坊七巷保護開發(fā)有限公司、上下杭保護開發(fā)有限公司、臺江區(qū)教育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面向臺江轄區(qū)中小學二至五年級的學生進行海選。
從酷炫英語口語秀到快板式開場白,再到嫻熟的樂器表演……孩子們秀才藝,亮絕活,只為能爭得一個入圍名額。“最好的演講應該如朋友般親切對話,講解也是如此。大家準備充分加上語言天分,這次表現(xiàn)都很出彩。然而‘商賈’一詞卻鮮有人念對,今后應在生僻字方面多做努力,才能為游客傳遞正確的信息。”評委老師的點評中肯。
40位多才多藝的孩子脫穎而出,最終進入集訓營,接受鄉(xiāng)土文化、語言表達、文明禮儀、志愿服務等專業(yè)培訓。他們將發(fā)揮小小主人翁作用,用小嘴巴講解歷史典故,用熱心腸傳承民俗文化,學做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和志愿精神的踐行者。
第一批培訓如春風化雨,在孩子們心中不知不覺間埋下一粒種子:當一名優(yōu)秀的志愿講解員,為臺江歷史文化傳承獻一份力。
小講解員許墨宸是團隊里年紀最小的,他說:“以前我并不知道上下杭有這么多的故事。這次活動讓我可以詳細地了解上下杭的歷史文化,并與大家分享,很有意義。”
“春節(jié)期間,23名紅領巾志愿講解員堅持到街區(qū)開展志愿服務,時長220多個小時。”志愿講解服務隊指導老師陳偉說,有一位老奶奶聽完小講解員繪聲繪色的講解,秒變粉絲,非要發(fā)紅包,被婉言拒絕。幾位上海游客跟著小講解員走街串巷后,高興地說:“得到這群小朋友暖心的服務,充分感受福州人的熱情好客,沾了滿滿的新年福氣。”
打造共青團志愿服務的臺江品牌
目前,臺江區(qū)紅領巾志愿講解員公益服務隊已開辦兩期培訓,除了講述上下杭的歷史發(fā)展,紅領巾小講解員們還了解了福州水系治理的方法與成效,感受到蒼霞棚戶區(qū)舊貌換新顏的變化。
在去年底舉辦的紅領巾志愿講解員季度分享會上,主辦方根據(jù)小講解員的志愿時長和綜合表現(xiàn),評選出第一期“明星小講解員”。小講解員們分組交流經(jīng)驗,分享志愿服務過程中的趣事和感受,互相支招,互相學習。
小講解員陳浩宇說:“小小的紅色身影是冬日里的一抹亮色,溫暖了游客,也鍛煉了自己。”
這話說到了小講解員鄭舒妍的心坎上:“每次碰到原住民都很開心,因為可以一路跟著爺爺奶奶們,學習很多課堂上沒講到的知識,收獲特別多。另外,跟游客講解完,人群中爆發(fā)一陣掌聲,那時候我感到給他們講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
既講老故事,更講新變化。臺江團區(qū)委書記吳京表示,紅領巾志愿講解員作為臺江的小主人,除了要會講過去的歷史文化知識,也要會講新時代的臺江故事。他希望小講解員們在傳播歷史文化的同時,為大時代變革下與時俱進的新臺江代言。
“古時候的三捷河是重要貨運航道,可以通行15噸的船只,俗語說‘龍船扒出后田口,船工運貨上下杭’。但因污染,曾導致河水變得黑臭,淤泥堆積,河水變得不流動了。如今經(jīng)過鋪設污水管道、全面清淤、修建水壩、生態(tài)修復、景觀綠化,河道情況有了很大改善。大家請看,河面上還漂浮著一塊塊的‘土地’,那是一個個生態(tài)浮島,浮島上種植了能夠凈化水質的植物……”葉往小朋友這樣給游客講解的時候,被隨行的游客全程攝影記錄,得到夸獎點贊的同時,還留下精彩的瞬間。
今年,臺江團區(qū)委還將在南公園、琉球館、臺江區(qū)博物館等地開設紅領巾志愿講解員集訓班,為更多的小講解員充電,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臺江的歷史文化,詮釋新時代臺江青少年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文明有禮的精神風貌,努力打造新時代共青團志愿服務的臺江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