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景洛書寫的“滄海一聲笑”?! ?/span>
臺海網(wǎng)11月3日訊 據(jù)福州晚報報道,“滄海一聲笑”,10月31日在福州,70歲的周景洛提筆完成這幅書法作品的創(chuàng)作,以紀念剛剛辭世的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
2005年,時任中國新聞社香港分社總編輯的周景洛,因為工作的緣故,曾和金庸有過一次兩個多小時的面對面訪談。10月31日記者約訪了周老,回憶了當年訪談的細節(jié),講述了金庸在書里書外和福州的故事。金庸的“江湖”世界,有一份福州緣。
在金庸的小說里,華文讀者能夠在山川大地里看著一個又一個江湖兒女的出場。譬如福州就出現(xiàn)在《笑傲江湖》里。訪談過程中,周景洛了解到,其實在著書時,金庸沒來過福建,出現(xiàn)在小說里的山川大地也都沒去過。充滿意境的武俠世界的構建,除了出色的想象力,更離不開他淵博的學識。這一點從金庸私人書齋里就可見一斑。
“雖然不記得書名了,但我清楚地記得,書架上收藏有一整套福州的風俗書籍。”周景洛說,金庸的書齋大約200平方米,裝滿了書。對于福建人,金庸不吝贊美之詞,表示福建一直處于對外開放的前沿,福建人的思想屬于外向型和開放型,“福建人很有本事”。
也正是這次訪談,金庸和福州壽山石有了一段故事。福州壽山石雕刻家陳禮忠珍藏著一張照片,照片拍的是他的作品《武夷晨曲》,而背面正是金庸題詞:“陳禮忠先生妙技,瑰巍奇山,鬼斧神工”,落款“金庸”。
周景洛介紹說,之所以把壽山石雕作品照片給金庸,是因為“想把家鄉(xiāng)的壽山石雕作品,展示給他看看”,當?shù)弥窨陶呤?0多歲的年輕雕刻家時,金庸說:“我要寫幾句話,鼓勵鼓勵他”,之后欣然提筆,于是有了照片背后的題詞。
“斯人雖去,風范永存。”在10月30日獲悉金庸辭世消息當晚,周景洛在微信上這樣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