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琮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創(chuàng)辦了福建貞美博物館,目前常設展覽《一帶一路 從福建出發(fā)》。
推開厚重的紅漆大門,《一帶一路 從福建出發(fā)》展覽的200余件展品映入眼簾。穿行其中,猶如領略一部波瀾壯闊的福建海上絲路史。作為福建省文物考古與博物館學科的帶頭人,楊琮是這個展覽的策展人,展覽分成《起航東瀛 大唐的光輝》《東進西行 宋朝盛世 元代繼承》《明清時期的新路》三個部分。
記者注意到,除了展廳醒目位置的兩件“鎮(zhèn)館之寶”——東漢時期的黃釉陶馬和唐代的人騎奔馬俑外,展品多為歷朝歷代造型各異的瓷器。
對此,楊琮解釋說,絲綢之路起于漢代,以張騫通西域為標志,以陸路為主;盛唐以來,中國長江中下游及南方,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的中心所在;中唐以后,由于陸上絲綢之路不斷遇阻,海絲之路便日益發(fā)展成熟。特別是中國瓷器的成熟,以及在世界物質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陶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角。

唐代,福州懷安窯燒制的青瓷執(zhí)壺,外銷至日本,再回購歸國。
展品中,有一只唐代的青瓷執(zhí)壺尤為引人注目。據楊琮介紹,福建迄今已知最早穿越海洋銷往日本的瓷器,就是福州懷安窯燒造的青瓷器。“在日本九州博多的鴻臚館,也就是國賓館里面,出土了很多來自福州的青瓷器皿,揭開了海絲之路的序幕。”楊琮說。
楊琮表示,不僅在日本,泰國、文萊、越南等國及海域沉船中,也相繼發(fā)現(xiàn)了福州懷安窯燒制的瓷器??梢哉f,懷安窯不僅見證了唐五代時期福州與周邊國家的海洋貿易,更為福州海絲之路增添了有力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