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文鏡在江陰港第一個碼頭開工儀式上。(史兵 攝)
臺海網7月7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道,在林文鏡生命最后這段日子,有件事讓他十分高興,這就是福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全力建設江陰港。每次聽到江陰港三個字,他的眼神都特別亮。每次聽到江陰港哪怕再小的進步,都能讓他有過節(jié)一樣的感覺。得知消息的那天晚餐,他高興得比平日多吃了半碗飯,還堅持讓人扶著他多走了800步,他想積蓄體力,看到江陰港年吞吐量突破500萬標箱的那一天。
與發(fā)現江陰港
有關的故事
林文鏡當年在福清執(zhí)著尋找可建大港之處的勁頭,讓讀著“老三篇”長大的人,不止一次稱之為“新時期移山愚公”。
寒冬臘月,曾冒著刺骨冷雨跋涉在海邊泥灘的林文鏡,雨侵風吹,患上感冒,發(fā)起高燒;酷暑七月,曾頂著熱風驕陽在島礁上穿行的林文鏡,因高溫中暑,被送進醫(yī)院……直到1992年隆冬的一天,他來到福清最南端的江陰半島。
江陰半島真有建世界級大港的條件嗎?林文鏡立即著手用科學數據來論證自己的直覺。
在江陰半島未購下一寸土地的林文鏡,捐出200萬元,對江陰半島進行全方位的勘探、測量、評估、規(guī)劃。
1993年底,科學勘探印證了林文鏡的獨到判斷——參與勘測、規(guī)劃、評估的臺灣專家,對江陰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贊嘆不已,給出的結論是:世界少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