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開化寺前原“鐵拐李”石雕。資料圖
臺海網(wǎng)3月24日訊 據(jù)福州晚報報道,近日,74歲的老讀者葛椿向記者反映:“文革”前福州西湖開化寺前有一尊“鐵拐李”的青石雕,形態(tài)逼真,可惜“文革”期間沒了,建議能恢復(fù)這尊石雕,留住鄉(xiāng)愁。
那么“鐵拐李”青石雕是啥模樣呢?這尊石雕曾位于開化寺前假山噴水池中。從葛椿提供的圖片上可見,“鐵拐李”半臥半坐在荷葉上,一手托腦袋,一手執(zhí)酒葫蘆,雙腿一曲一伸。他仰面朝天,閉目張口。那似醒非醒、似醉非醉的神情,那卷曲的胡須,那敞露的前胸,均刻畫得栩栩如生。據(jù)著名文史專家黃啟權(quán)生前回憶:“葫蘆嘴上不斷噴出水柱,滴滴水珠正好落入他(鐵拐李)微張的口中。”
這尊石雕出自南后街澳門路口蔣源成石雕老鋪第三代傳人、名揚全國的石雕家蔣仁文之手。該老鋪為惠安籍石匠蔣山斗創(chuàng)辦于清同治年間,傳至蔣仁文時,創(chuàng)出許多藝術(shù)珍品。西湖開化寺前的“鐵拐李”是他的一個杰作。鼓山靈源石壁上的神光祖師坐像及福州一些會館的石獅、龍柱,也是蔣仁文留下的珍品。新中國成立不久,蔣仁文去世,其侄子蔣瑞生繼承祖業(yè)。至蔣瑞生去世,有著130年歷史的蔣源成石雕老鋪終成歷史。
“我對‘鐵拐李’石雕和嘴會吐水的葫蘆印象很深,那是幾代福州人的記憶啊。”葛椿說,八仙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福州有關(guān)八仙的傳說、古跡,出名的有渡雞口的傳說、烏山呂祖宮,還有就是這個“鐵拐李”石雕。希望能請惠安名石匠重新打制,恢復(fù)這個西湖標志性的石雕。
那么這尊“鐵拐李”去哪兒了?83歲的“老園林”高玉生告訴記者:“‘文革’期間‘鐵拐李’被打碎,池里有碎石。”但也有人說石雕‘文革’中被遷移,去向不明。
那么西湖有沒有可能恢復(fù)這個景點呢?記者聯(lián)系了西湖公園管理處。園方答復(fù):“要恢復(fù)該景點,一是要有原物的線索;二是如果找不到,是否要重塑一個,這需要資金。我們會將讀者的建議向上反映,看看能否在今后西湖公園改造提升中加以考慮。”
目前園方已根據(jù)本報的反映,讓人去尋找原石雕的下落,同時打算請文史專家來會商,對這段歷史進行考證,看看恢復(fù)景點的方案是否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