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怕父親太冷,黃思林特地買了暖寶寶貼給父親

雖然懷著七個月身孕,黃思林還是會抱著父親上輪椅出去透透氣
臺海網(wǎng)12月19日訊 據(jù)海峽都市報報道,“如果有來生,我一定要讓她做個公主。”病床上的一句誓言,飽含著父親16年的歉意,也訴說著黃思林這16年來苦難中堅守的孝與愛。從6歲開始,她挑起家中的重?fù)?dān),照顧高位截癱臥床的父親。
小時候,踩板凳上燒飯臺做飯,每天花兩三個小時把父親拖到輪椅上,夜里起身三四次為父親翻身;初中畢業(yè)后,她放棄學(xué)業(yè),打零工維持生計;到了適婚年齡,一句要帶著癱瘓父親出嫁的要求,將不少有意者拒之門外。
“他是我爸爸,不管變成什么樣子,我都要照顧他。”黃思林堅定地說。孝心不移,終遇良人。三年前,一位同樣善良孝順的男子,終結(jié)了黃思林的孤單。孝行不曾停息,但苦難在一點(diǎn)點(diǎn)地減少,那張寫滿艱辛的病床前,灑下越來越多的歡聲笑語……
日復(fù)一日擦身、喂飯、把屎把尿
閩侯縣竹岐鄉(xiāng)半嶺村一處民房里,懷有7個月身孕的黃思林一邊囑咐著2歲的兒子不要亂跑,一邊吃力地將病床上的父親抱到輪椅上。
“現(xiàn)在已經(jīng)比小時候輕松多了!以前我要花上兩三個小時,用搓衣板夾在床和輪椅之間,才能把父親拖上去。”黃思林回憶起小時候最艱辛的日子,微笑著嘆了口氣。
1999年,在她只有4歲的時候,為一家人生計奔波的父親,在做工時從三四米高的腳手架上摔下,高位截癱。家中的“頂梁柱”倒下了,為治病還欠了不少債。生活的壓力壓垮了黃思林的母親,在父親摔傷兩年后,母親喝下農(nóng)藥自盡。
那一年,黃思林6歲,卻被迫成了“當(dāng)家人”。擦身、喂飯、處理屎尿……當(dāng)別的孩子都在外頭無憂無慮地玩耍時,黃思林面對的卻是日復(fù)一日、一個成年人都未必能忍受的重壓。
黃思林說,那時的她什么都不懂,踩著板凳才能夠得著燒飯臺。生火時,她幾乎把自己半個身子都塞進(jìn)了灶里,被四散的火星燙燒,眉毛都燒沒了。父親常年臥床,需要不停地幫他翻身、活動,每個夜里,黃思林都要爬起來三四次。黃思林坦言,長大后,她也能夠理解母親的選擇。“但爸爸只有我了,我必須咬牙挺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