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4月19日訊 據(jù)海峽都市報報道,小云(化名)是龍巖人,4年前,她參加高考時僅19歲。為了多抽時間讀書,她早餐有一頓沒一頓,隔三岔五吃泡面,晚上又讀書至凌晨。盡管努力,但她沒考上大學,心情很抑郁,常腹部悶痛,還伴有反酸,落榜不久,她突然拉黑血,被查出胃部腫瘤,約3厘米大。幸好,小云是胃癌早期,被轉(zhuǎn)送到福建協(xié)和醫(yī)院后,黃昌明主任為她做了手術(shù),4年來,她恢復不錯,目前在福州一所大學學醫(yī)。
黃主任推斷,小云家沒人得過胃癌,她應(yīng)該是受飲食作息不規(guī)律的刺激。從醫(yī)30多年,他接診過不少年輕患者,其中一個泉州女孩僅12歲,確診時已晚期,只得切了胃。

(網(wǎng)絡(luò)圖 圖文無關(guān))
“約三分之一的癌癥是由生活方式引起的。”他說,胃癌的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顯著升高,發(fā)病的高峰年齡在50歲后,但近年,35歲以下年輕人的患病率比30年前翻一番。除了遺傳因素,主要是受到長期熬夜、三餐不按時、精神壓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影響。一些年輕人喝酒吸煙,還愛吃燒烤、腌制、煙熏、油炸類食物,時間一長,胃病易找上門,增加胃癌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