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地鐵建設路
凝聚攻堅克難的最大合力
建地鐵難,在福州建地鐵更難。地鐵1號線,在初步設計評審中,就被全國各地專家打上“最難”的標簽——是目前國內(nèi)已建和在建地質(zhì)條件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的地鐵項目之一。
為盡快建好這個福州城建史上規(guī)模最大、投資最多的基礎工程,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全力以赴推動地鐵1號線建設。
若非親歷,難以了解地鐵建設中每一步攻堅克難的驚險。
福州的復雜地質(zhì)在盾構機下穿閩江時上升為“世界級難題”。200多人的精英隊伍,2臺價值1億多元的盾構機等精良設備投入施工。即使事先做足了準備,盾構機進入江底不久便被迫“擱淺”。市地鐵公司副總工程師羅世俊事后回想仍覺后怕:“這里剛過硬巖段,即將從上軟下硬的地層進入長距離強透水性砂層,強推過去,一旦發(fā)生噴涌、沉降甚至塌陷,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審定《過江重大風險應急搶險預案》。60余名專家先后召開14次正式專家評審會及若干次專家咨詢會,研究對策。
頂住壓力,科學研判,反復論證,最終盾構機在江底30多米的強透水性砂層和復合地層內(nèi)多次順利完成氣壓開倉換刀,復推過江。這在中國盾構史上尚屬首例。
若非親歷,難以體會每一次提速沖刺的艱辛。
“態(tài)度再堅決一點,行動再快一點。”市委、市政府推進重大民生工程的決心之大,躍然紙上。2016年12月24日,1號線全線開放試乘前,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倪岳峰,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尤猛軍實地檢查試乘的各項準備工作。此前,9月3日,剛到福州工作的倪岳峰與尤猛軍便深入地鐵施工現(xiàn)場,實地研究如何推動地鐵建設。倪岳峰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以對750萬福州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如履薄冰、如坐針氈的態(tài)度,把地鐵這一重大民生工程抓緊抓實,不辜負人民群眾期盼。
全市百日攻堅行動打響,福州地鐵1號線向通車發(fā)起沖刺。
上藤站施工被一堵墻“卡”住了。項目部經(jīng)理鄭世興和同事們,不厭其煩多次、多方交涉,不計成本、設備投入,花了整整5天解決了難題。
進度慢,中鐵電氣化局一聲令下,從北京、上海、廣州調(diào)集精兵強將,自帶資金、設備馳援福州。
臺風“蘇迪羅”來襲,為保住樹兜站尚未封頂?shù)能囌竞退淼?,建設者們在狂風暴雨中跳入齊胸的水中,全力搶險……
若非親歷,難以感受每一個支持傳來的力量。
如果從2011年4月26日正式展開全面施工開始計算,1號線前后建了6年。這6年里,全線拆遷近2400戶,各類管線遷改總長2000多公里,出渣土420萬余方。“如此龐大的工作量,如果不是上下勠力同心、鼎力支持,是絕對辦不到的。”市地鐵公司前期部副部長葉巍有太多感激要表達。
在審批中,上至省住建廳等省直部門,下至市級各部門,開辟綠色通道緊密配合。在征遷中,沿線各區(qū)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去涉遷單位、百姓家中拜訪,擬方案,想辦法。在施工中,羅漢山站到福州火車站區(qū)間地下爆破持續(xù)了一年,周邊西園村、郭前村沒有一人出來阻工。在難題前,幾年來專家朱滬生每個周末從上海趕來出謀劃策……
幾分耕耘,幾分收獲。在1號線驗收中,福州地鐵的建設速度和質(zhì)量讓許多專家豎起了大拇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