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座銃樓,建成于清光緒17年 臺海網(wǎng)11月4日訊 據(jù)湄洲日報報道 “就剩我們后元宮村還在,其他4個都荒廢了。”站在一座小山包上,陪同的小溫告訴我。 這里是永泰縣梧桐鎮(zhèn)后溪村后元宮自然村,小溫的家就在這里。近段時間,他在為家鄉(xiāng)申報“中國傳統(tǒng)村落”而奔忙。 后溪村原有包括后元宮在內(nèi)的5個自然村,最近二三十年來,其他4個自然村的村民陸續(xù)外遷后,再也沒有回歸,村莊也先后湮沒廢棄在荒草雜樹間,只有后元宮村頑強地生存下來。眼前這些依山傍水建成的古民居,以及那些祖輩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民俗,讓人可以穿越時光隧道,領(lǐng)略那時古樸的鄉(xiāng)村風(fēng)貌,感受濃得化不開的鄉(xiāng)愁! “袖珍”山村 明天啟年間(1621年~1627年),溫氏祖先從一山之隔的仙游縣高陽村遷至后元宮村。從此,無論歲月如何流逝,世事如何變遷,溫氏一脈就在此繁衍生息。 后元宮村戶籍人口僅232人,算是一個“袖珍”山村,但這里有著極為豐富的森林資源,全村面積23902畝,其中耕地115畝,建筑面積30畝,其余全為林地。照此算來,森林覆蓋率竟達驚人的95%以上! 在中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省份是福建;在福建,永泰的森林覆蓋率名列前茅;而后元宮村,無疑是全國最綠的山村之一! 大山是慷慨的。春采竹筍,夏覓菌菇,冬榨山茶油,大山養(yǎng)育了祖祖輩輩的后元宮村人。如今,僅采摘苦筍一項,每年就可為村民帶來20萬元左右的收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