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緒年間的濟南橋,僅3.5米長
臺海網(wǎng)(微博)7月30日訊 據(jù)海峽都市報報道(記者 李熙慧/文 包華/圖))7月28日,福州臺江太平汀洲和蒼霞地塊舊屋區(qū)改造項目正式啟動拆遷。記者從文物部門獲悉,該片區(qū)內(nèi),將對魯班廟、順懿宮(娘奶廟)、福建省委聯(lián)絡站舊址3座文物進行保護。其中魯班廟經(jīng)本報多次報道后,將在這次拆遷中異地重建。
昨日,家住洋中路的潘先生向本報968111新聞熱線報料,他說家門口有一座清代古橋——濟南橋,是目前福州最小的古橋,聽說也要被拆掉,他覺得很可惜。
古橋僅3.5米長
按照潘先生描述的地點,記者來到該片區(qū)的昭通路上。這條僻靜的巷子位于市工人文化宮后門洋中路350號北側(cè)。走進巷子不遠,有一座石頭建造的古橋,就架在濟南河上,為石構平梁橋。
“濟南橋是已知的市區(qū)范圍內(nèi)最短、最小、有紀年的石橋?!备V菸氖窅酆谜啐R上志告訴記者,橋長3.5米,寬1.7米,石制望柱、欄板,欄板上中部刻有“濟南橋”三個字,右邊刻“光緒念五年”、左邊刻“積善堂建造”。
齊上志介紹,“念五年”,就是光緒二十五年,即為1899年。濟南河原來被稱為南禪河,以前這里是種滿果樹的小島,農(nóng)民要上島需蹚水過河。
附近積善齋內(nèi)的尼姑為免農(nóng)民受水災之苦,拿錢在河上建了這座用于渡人的“濟南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