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7月17日訊(通訊員 黃釗偉 導報記者 王福敬)盛夏七月,泉州市年輕干部黨性教育專題班學員們踏上了習近平總書記長期工作過、傾注深厚情感的閩東熱土——寧德,在追尋領袖足跡中深化黨性修養(yǎng),汲取奮進力量。
山海見證初心 綠色孕育理念

在福安市下白石鎮(zhèn)下岐村,“沒有‘連家船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省的小康”的主題講解,將學員們帶入連家船民告別“海上漂”、實現(xiàn)“岸上安居樂業(yè)”的奮斗歷程。整齊的樓房、興旺的產(chǎn)業(yè)和村民臉上的笑容,生動詮釋了共產(chǎn)黨人“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和帶領群眾擺脫貧困、走向共同富裕的堅定決心。
懷著崇敬的心情,學員們走進壽寧縣下黨鄉(xiāng)。大家重走了當年習近平總書記“三進下黨”時走過的“黨群連心路”。山路崎嶇,烈日炎炎,汗水浸濕衣衫,但每一步都讓學員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份“心系群眾、深入基層”的為民情懷。在承載著厚重歷史的鸞峰橋上,在記錄著下黨滄桑巨變的“難忘下黨”主題館里,現(xiàn)場教學讓學員們接受了深刻的黨性洗禮,更加堅定了“苦練基本功”、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的信念。

帶著感悟真知的渴望,學員們走進寧德的周寧縣,來到習近平總書記“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重要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孕育地。蔥郁的森林、良好的生態(tài),不僅滋養(yǎng)著這片土地,更蘊含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深刻哲理?,F(xiàn)場,學員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地領悟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深刻認識到在發(fā)展中必須堅守的生態(tài)底線。
真知淬煉黨性 初心激勵擔當
當學員們還沉浸在下岐村的巨變、下黨鄉(xiāng)的奮斗和周寧的綠色奇跡所帶來的震撼與思考中時,寧德市委黨校副校長黃雄以《<擺脫貧困>的理論價值和思想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的實踐與探索》為題,為學員們帶來了此次學習之旅的“壓軸一課”。黃雄回顧了習近平總書記帶頭“四下基層”,帶領閩東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奮斗歷程。他從寫作背景、主要內(nèi)容、思想貢獻系統(tǒng)闡釋了《擺脫貧困》的精神要義。通過本次課程,學員們加深了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解。

在寧德的山水間,學員們步履不停,深入鄉(xiāng)村、展館、基地,體悟“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滴水穿石”的奮斗精神和“綠水青山”的生態(tài)智慧。學員們表示,此行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煉和黨性錘煉,寧德之行所感悟到的為民初心、奮斗精神和生態(tài)理念,將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家將把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帶回各自崗位,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務實的作風,投身到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泉州實踐的宏偉事業(yè)中,努力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