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4月2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何美嬌 通訊員 謝立明 林雅靜)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進僑生及境外生的文化交流,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促進民心相通,4月28日,豐澤區(qū)開啟華僑大學境外大學生第四屆海絲泉州尋根之旅研學考察活動。
來自中國香港、臺灣、澳門,以及朝鮮、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國家和地區(qū)近40名境外學生及新疆、西藏、內蒙古等邊疆地區(qū)10名大學生參觀南少林、海交館,深入了解海絲歷史文化,親身感受南少林武術,到文武坊體驗福船技藝、梨園戲、南音、點茶等海絲非遺文化。

來到清源山腳下文武坊,同學們觀南音梨園戲,感受古樂遺韻之深沉;品茗聞香話傳承,領悟茶藝功夫之精髓;親手制作福船,探尋千年海絲文化之厚重。欣賞完南音表演后,來自朝鮮的留學生劉振宏同學內心深受觸動。他滿懷感慨地贊嘆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宛如一幅宏偉瑰麗的長卷,每一處都蘊含著深厚的底蘊,其傳播的力量強大而深遠,足以跨越國界,觸動人心。”
在南少林寺,武僧團為眾人獻上了一場震撼人心的少林功夫表演,一套套動作行云流水,剛柔并濟,現(xiàn)場吸粉無數。高亢激揚的鼓樂聲中、整齊劃一的旗陣、剛勁勇猛的五祖拳、扣人心弦的雙棍對戰(zhàn)、身若無骨的童子功,讓同學們驚嘆連連,掌聲雷動。來自內蒙古的劉博宇同學,在體驗武術基本功“馬步沖拳”的運功方法后,對南少林的禪武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深刻體會到,每一項功夫都需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有所收獲,這與學習的道理是相通的。

來到源之宇宙科技集團,通過觀看短片及體驗數字虛擬空間產品等方式,沉浸式“走進”琴棋書畫、傳統(tǒng)工藝、文字演變、56個民族服飾和歷史朝代服飾等文化博物館,切身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在數字虛擬空間中,傳統(tǒng)文化與先進科技、歷史與未來交相輝映,讓人目不暇接。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走進泉州海外交通史館,序廳中占據一面墻的油畫再現(xiàn)了宋元時期泉州的繁華熱鬧。講解員以一幅生動的《刺桐夢華圖》為引導,輔以一件件獨特的海交文物,帶領同學們穿越時空,感受宋元時期刺桐港的繁華盛景。
活動現(xiàn)場,豐澤區(qū)為光明城文武坊“華僑大學旅游學院志愿服務基地”授牌。華僑大學旅游學院為禪武文化園授予“華僑大學旅游學院研學教育基地”,為源之宇宙科技集團授予“華僑大學旅游學院實習實踐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