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想要身體健康,身形苗條,但現實是有一種非常普遍而且尷尬的體形:“瘦胖子”,即腹型肥胖,通常表現為“啤酒肚”“游泳圈”。這不僅在成年人中多見,不少兒童和青少年也成了“瘦胖子”,小小年紀,脂肪肝、高尿酸等就找上了門。
案例
男童吃成“瘦胖子” 還查出脂肪肝高尿酸
“孩子長得白壯結實,個子高,怎么會是肥胖,還有脂肪肝?”日前,家住市區(qū)的8歲小兵(化名)因天熱中暑頭暈,在媽媽的陪伴下到泉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yī)院兒童保健科就診,卻被告知孩子有脂肪肝、尿酸升高,媽媽驚得一時難以接受。
一般8歲男童平均身高130厘米,平均體重38公斤,而小兵身高140厘米,體重50公斤,比別人高一個頭,長得白壯。醫(yī)生還注意到,小兵四肢纖細修長,腰部卻有點像“小圓球”,腰圍有72厘米,表現為腹型肥胖。
這是咋回事?經向媽媽了解,小兵多由爺爺和奶奶照顧生活起居,從小他想吃什么就讓吃什么。每天幼兒園放學路上都要先吃下兩三個肉包子,回家晚飯吃得不少,食量跟成年人差不多。
老人見孩子能吃能睡,自然歡喜得很。而小兵還愛喝可樂等碳酸飲料,吃油炸食物,家人沒有過多限制。因孩子不愛喝水,擔心孩子口渴,直接讓孩子飲料當水喝。不僅如此,孩子還有吃夜宵的習慣。
針對小兵的情況,醫(yī)生開出了飲食和運動指南,給他量身制定健康管理方案。
醫(yī)生告知家長,好在小兵年齡小,及時發(fā)現脂肪肝,未出現肝損傷。如堅持遵醫(yī)囑干預,做到3個月到半年里不增重,之后再逐漸減重,各項指標能恢復到健康水平。
病因
孩子長“游泳圈” 愛吃零食久坐不動是禍首
很多人可能對“瘦胖子”這個詞感到陌生。
泉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yī)院兒童保健科主治醫(yī)師、博士朱慶齡介紹,“瘦胖子”就是指腹型肥胖,通常表現為“將軍肚”“啤酒肚”“游泳圈”。根據脂肪組織分布部位差異可將肥胖分為向心性肥胖和周圍型肥胖。向心性肥胖又稱腹型肥胖或內臟型肥胖,內臟脂肪增加,腰臀比增加,此類肥胖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各種并發(fā)癥的風險較高。
腰圍和腰圍身高比是判定向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標,可以更好地預測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發(fā)生風險。在我國,成年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即為腹型肥胖。
朱醫(yī)生稱,肥胖癥可見于任何年齡孩童。1歲以內、5到6歲和青少年為發(fā)病的高峰人群,這三個年齡段的肥胖以細胞數量增多為主,比較容易發(fā)展為持續(xù)肥胖,且不容易減肥。
那為何會出現腹型肥胖呢?朱醫(yī)生表示,“瘦胖子”孩子的生活習慣大多不太健康。有的不吃早餐,卻愛吃零食。零食、甜品脂肪含量高,多食會導致肥胖。薯片等膨化食品含淀粉多,糖果、甜飲料含糖多,產生的能量消耗不了,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很多孩子還喜歡久坐不動,不運動就容易導致肥胖。
危害
肚子肉越多 脂肪肝發(fā)生率越高
有的人會覺得,孩子胖一點沒事,努力瘦下去就好了,而朱醫(yī)生提醒,做“瘦胖子”對身體健康影響不小。
研究指出,每增加9.2%的體脂肪率或36毫升內臟脂肪,大腦相應的認知功能加速衰老1年,就是肚子肉越多腦子可能越笨。人體腹部空間有限,又充滿著各種組織器官,當腹部脂肪越來越多時,不僅會擠壓臟腑,還可能嵌入各組織器官中,影響其功能。
朱醫(yī)生介紹,“瘦胖子”除了容易傷腦,脂肪肝發(fā)生率較高,在超重、肥胖者中50%肝內脂肪沉著,重度肥胖者絕大多數有脂肪肝。
腹型肥胖還可導致人體脂聯(lián)素含量降低,降低胰島素敏感性,更易發(fā)生胰島素抵抗,易發(fā)生2型糖尿病和血脂異常。腹型肥胖者血漿中的瘦素水平較高,會對腎交感神經活性和動脈血壓造成刺激,從而導致血壓升高,還會造成腎組織纖維化等病變。
此外,腹型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表明,腰圍每增加1.22厘米,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9%。腰圍每增加1.32厘米,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33%。
不僅如此,“瘦胖子”的患癌風險也增加了。研究顯示,腰圍每增加11厘米,患相關癌癥風險增加13%。該研究還指出,超重被認為是排在吸煙之后的第二大癌癥誘因,主要涉及腸癌、胃癌、乳腺癌及胰腺癌等13種癌癥。
預防
均衡飲食合理運動 趕走“瘦胖子”
既然當“瘦胖子”這么不好,那兒童青少年要如何預防呢?
朱醫(yī)生指出,青少年的減肥方式與成年人有一定差異。因為兒童和青少年還處于生長發(fā)育期,超重和肥胖的治療是減少能量攝入和增加能量消耗,使體脂減少并接近正常狀態(tài),同時又不影響患兒身體健康和生長發(fā)育。對于有明確病因的繼發(fā)性肥胖或伴有肥胖并發(fā)癥的患者,則需要針對病因治療或并發(fā)癥治療。
“不要用‘饑餓療法’給孩子減肥,治療方法以生活方式干預、心理行為干預為主。”朱醫(yī)生表示,“管住嘴,邁開腿”一直是最基本的“減肥良藥”。
首先要調整飲食結構,大幅攝入高密度營養(yǎng)食物如優(yōu)質脂肪、蛋白質,通過改善機體營養(yǎng)需求而減肥減脂,包括:減少每日碳水攝入量,控制快餐、甜食和含糖飲料及高脂高納加工食品的攝入,少吃或不吃米、面食物、含糖飲料、高糖食物等。攝入大量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增強飽腹感的粗雜糧,少量低糖水果、堅果、豆類食物和適量低糖全脂奶,并要規(guī)律定時進餐。
“如果已經是‘瘦胖子’,建議飲食調理過程在專業(yè)醫(yī)療技術人員指導下完成。”朱醫(yī)生稱,除了合理飲食,運動不僅能幫助消耗熱量,還能增加身體的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有氧運動是目前減少內臟脂肪最有益的活動。3到5歲兒童每日不少于60分鐘的體育運動,青少年要不少于一個半小時戶外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車、健身操、跳繩等。同時要做一些耐力和間歇訓練,限制久坐行為。
除了全身運動,每周還可以做一兩次“虐腹”運動,如平板支撐、臀橋等,每個動作堅持20秒左右,5個為1組,做3到4組。
此外,睡眠不足會讓大腦分泌饑餓激素和皮質醇,導致人在熬夜時總想吃東西。而熬夜會影響腸道菌群,促進對高熱量食物的攝取,讓身體更容易儲存脂肪。所以要保證孩子充足睡眠,真正實現健康減重和保持身體健康。(記者 許奕梅)
來源:東南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