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教樹新風 薪火相傳育英才
教師節(jié)前夕,泉州市政府公布年度“教育世家”名單,55戶從教三代以上、累計從教百年以上的“教育世家”上榜
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yè),推行強師惠師政策,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從1991年開始,泉州就開展“教育世家”申報活動,并堅持了30年,累計公布“教育世家”757戶。
六代傳承,丹心育人譜佳話
永春縣五里街鎮(zhèn)華巖村陳璋家族是泉州乃至全省有名的“教育世家”。
110年前,出身于書香門第、清光緒年間貢生陳璋在泉州永春翁公祠獨資創(chuàng)辦金峰公學,并擔任首任校長。辦學幾經(jīng)艱難,險些告停。尤其在軍閥橫征暴斂之時,陳璋咬牙每月從家中擠出300銀元支撐學校辦學。如今,這所百年老校已改名為永春縣實驗小學。
六代丹心育桃李,甘為人梯寫春秋。陳璋家族的第五代后人林璇告訴記者,他們家族始終牢記“家對筆架山,代代出教師”的祖訓,六代薪火相傳,從事教育事業(yè)的達92人,總教齡累計達2196年,目前在崗從教的有39人,培養(yǎng)了一大批英才。比如,“兩彈一星”功臣、“2012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林俊德,就曾在永春縣實驗小學就讀過。
在陳璋家族后代的屋子里,第三代洪景潤、陳金汝獲得的福建省優(yōu)秀“教育世家”牌匾、第二代陳連茹獲得的泉州市“教育世家”牌匾,熠熠生輝,令家族后人倍感光榮。“父母從未刻意引導我們走上從教之路,但祖輩兢兢業(yè)業(yè)教書,孜孜不倦育人,讓后輩體會到教書育人是件很光榮的事情。”陳璋家族第六代從教的陳丹鳳說。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陳璋家族從事教育事業(yè)的有92人,其中在大學(含科研機構)的有19人,中學的有28人,小學的有30人,幼兒園的有15人。擔任教育行政職務的有32人。2016年,陳璋家族被評為“2015年感動福建十大人物”。
弘揚師道,興起重教新風尚
泉州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積淀深厚。
“正是這種崇文尚德、尊師重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斷孕育和涌現(xiàn)出一大批百年教育薪火相傳的家族。”泉州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黃世界表示,這為開展“教育世家”申報活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
記者注意到,泉州公布的“教育世家”評選標準嚴格,即申報的家族成員(須為直系親屬)從教年限合計達100年、連續(xù)三代及以上均有家族成員(須為直系親屬)在中國或在中外合作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孔子學院從事教育教學或教育管理工作且部分家庭成員為一線教師,申報時至少有一代人現(xiàn)居泉州。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教育世家”都有一個最大的共同特點:他們兢兢業(yè)業(yè),淡泊名利,一代接著一代,堅守在教育這一方園地上,辛勤地播撒著愛心和希望,傳承著教書育人的火炬,培養(yǎng)出一批批優(yōu)秀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
今年新當選“教育世家”的李碧芬家庭,一家三代從教,其公公黃天偉從教32年,在晉江市東石鎮(zhèn)山前小學從普通教員成長為校長;李碧芬本人也是南安市龍門小學校長,丈夫黃啟育、女兒黃葭莉均為南安水頭中心小學教師。而李碧芬的丈夫黃啟育正是東京奧運會舉重冠軍李發(fā)彬的體育老師。
晉江市內坑鎮(zhèn)東宅村總人口不過2000人,卻涌現(xiàn)出200多位中小學教師,即村里每10個人中就有一位老師。其中,曾氏宗族是東宅村里尊師重教傳統(tǒng)的代表。曾曉初一家三代共有12人在中小學任教。泉州市政府于1995年授予曾曉初遺孀蘇惠芬、2003年授予曾昭界等兩戶為“教育世家”。
黃世界表示,開展“教育世家”申報工作,旨在彰顯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yè)地位,吸引優(yōu)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提升教師扎根教育的榮譽感、獲得感,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福建日報記者 李向娟 通訊員 曾聰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