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情老厝
越來越多年輕人在泉州創(chuàng)業(yè)時,優(yōu)先考慮租用、改造閩南老厝,是什么緣由令他們鐘情于此?
老城區(qū)有韻味
留住一代代人的記憶
吳志超是南安人,經(jīng)營著一家玩具工廠。源于骨子里對泉州老城區(qū)的喜愛,2015年,他選擇在西街描繪新的創(chuàng)業(yè)藍圖,陸續(xù)開了3家民宿。“老城區(qū)蘊含著人文和人情,留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父親年輕時曾在泉州市區(qū)工作,年紀大了再來時,不斷感嘆這條路、這些景還在。”他說,古城又如同一本書,可以品閱千年前的故事,也能感受當下的生活,需要時間慢慢閱讀。
位于裴巷的這棟老厝,他一來西街便注意到了。“西街有各式各樣的房子,有紅磚古厝,也有小洋樓。我一直在尋找有緣的房子,而這棟樓是附近沿街最高的,很吸引我。它長期閑置,我路過時常常趴在窗口往里看,心想怎么還沒租出去。房東說,家族的人希望承租者能管理好、愛護好它。”2018年,他成功租下心心念念的它,開始設計裝修,于去年9月正式對外營業(yè)。
小時候曾住過老厝
感到親切和溫暖
2018年,春歸厝所處的石頭房還是廢品回收站。陳明智最先看中它,想把它租下來作為畫室,未能如愿。“他曾帶我來看過,登上天臺,可俯瞰周邊景色,吹來的風通透清爽,我一下就喜歡上了它。”許雅詩說,她5歲前就住在老石頭房里,長大后也?;乩霞?,這樣的老厝讓她感到親切、溫暖。
2020年底,他們4個年輕人討論創(chuàng)業(yè)事宜,也找了不少房子,卻沒有心怡合適的,“我突然想到這棟樓,便給房東打電話,沒想到房東說與上個租客的租約到期,可以出租。我就帶我父母來看,他們也覺得不錯,就把它租了下來”。

吳志勵和妻子搜羅石雕,精心布置老厝。(林勁峰 攝)
申遺成功決定回鄉(xiāng)
傳播家鄉(xiāng)文化
今年30歲的吳志勵從事藝術行業(yè)多年,2013年開始從事拍品管理工作,因此和古玩結了緣。“擇一事成趣,得一好終老”,后來,他認識了現(xiàn)在的伴侶秋月——志同道合的晉江姑娘。2015年,他們一起在廈門創(chuàng)立了第一家古玩店。
今年,泉州申遺成功的好消息傳來,他們下決心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兩人四處尋找適合的古厝,打算打造一家文化茶書房。“先后考察了西街、五店市和梧林傳統(tǒng)村落,經(jīng)過綜合考慮,選擇了梧林,租下五開間古大厝。這里的每一間老厝都由政府統(tǒng)一進行修繕保護,我們只需要對內(nèi)部空間進行悉心設計和布置。”他說,之所以偏愛老厝,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老厝沉淀泉州古城的氣韻,濃縮文脈精髓,是一部磚瓦木石砌成的文化之書,另一方面,開店的初衷也是想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和中國茶文化,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笑著說,泉州申遺成功后,來自北京、上海、深圳、貴州的十來個朋友特地到泉州參觀他的文化茶書房及周邊特色建筑,品嘗泉州特色茶飲和小吃,“他們都認為泉州的建筑很有特色,石雕和茶背后的文化價值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