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5月14日訊 據(jù)泉州網(wǎng)報道 一方書院延千年,尚學之風永流傳。5月3日,小山叢竹古書院“重光”亮相,希望可以更好傳承歷史使命,傳遞古城的文化力量。為此,泉州古城辦和泉州文旅集團邀請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著名教授王銘銘出任小山叢竹山長,邀請國際級知名專家學者長期在小山叢竹開展講學活動。

晚晴室

小山叢竹
定位為歷史文化公園
據(jù)主辦方介紹,第一課將于5月16日上午9點30分開講,講座主題為“書院重啟”。書院是繼承和延續(xù)文脈的重要空間和制度。泉州與中國其他的文化城市一樣,具有深遠的書院傳統(tǒng)。根據(jù)記載,泉州歷史上擁有書院多達73所,每個古書院的定位各具特色、功能不盡相同。泉州的古書院是當時進行教育的重要場所和組織形式,融講學、祭祀、藏書、修書等多種功能于一體,主要職能是著書立說、講學授徒、探索學問,對文化傳播和人才培養(yǎng)的影響巨大。
去年年初,泉州啟動11座古書院復建,目前已有正音書院、寶覺書院、鏡山書院投用,將古書院的傳統(tǒng)功能與現(xiàn)代教育內(nèi)涵結(jié)合,打造古為今用的“活的書院”。
泉州古城辦負責人表示,“小山叢竹”定位為歷史文化公園,將通過空間的內(nèi)容展陳和主題文化活動,使其成為解讀泉州歷史,傳播泉州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三位名家聚會刺桐城
本次講座將邀請三位重量級的名家,他們在各自領(lǐng)域里有獨到見解。屆時,王銘銘教授現(xiàn)場主持,主講人甘陽教授帶來精彩分享,還將與嘉賓潘潔教授和到場聽眾進行面對面交流。
小山叢竹“重光”后首任山長王銘銘教授,是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lǐng)域文化理論、區(qū)域研究(中國東南與西南歷史民族志)、宗教人類學、歐亞比較文明研究。1999年,王銘銘曾在《刺桐城:濱海中國的地方與世界》書中提到:海濱小城泉州,如何在宋元時期成了開放多元的“中世紀世界第一大商埠”“世界宗教的博物館”?又是如何在明清的海禁政策中逐漸衰萎,回歸到一個邊陲的封閉海港?講述了這座“海絲名城”近1700年的死生契闊、起承轉(zhuǎn)合,實為一部躍動著鮮活生命歷程的“泉州傳”。
主講人甘陽教授曾任職于中國社科院哲學所、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中山大學博雅學院。2017年至今擔任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哲學系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哲學、西方思想史及大學理論等。
潘潔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博士,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愛丁堡大學商業(yè)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心榮譽學者。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環(huán)境局副局長、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訪問學者。(記者 李心雨 林福龍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