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首次“實戰(zhàn)”傳捷報
僅僅4天 尋根成功
臺海網(wǎng)5月8日訊 據(jù)泉州網(wǎng)報道 4月26日上午,在上線試運行的第三天,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一期)項目就收到第一份尋根申請,來自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林凱文先生希望找到祖輩們記憶中的安溪老家。尋根平臺工作人員立即行動起來,僅用了4天時間,便確認了其曾祖父的老家在安溪蓬萊鎮(zhèn)吾邦村。
第一天
線上提出尋根申請
據(jù)林凱文介紹,多年前,其曾祖父跟隨父母下南洋,此后便在馬來西亞定居。記得小時候,祖父不斷叮囑他:“一定要記得自己是閩南人,是安溪人,根就在那里,不能忘根。”雖然知道自己祖籍是泉州安溪,林凱文卻不知道祖輩們口中的那座鄉(xiāng)村到底在哪兒,家鄉(xiāng)是否還有親人。“去安溪看看曾祖父的家鄉(xiāng),漸漸成為我的心愿。”
去年年底,林凱文去掃墓祭拜祖先時,發(fā)現(xiàn)高祖父的墓碑嚴重風化,其名字已經(jīng)無法辨認。而知道高祖父名字的祖父輩們,在兩年前都陸續(xù)去世了。眼看尋根的信息越來越少,林凱文再也坐不住了,著手尋找在大陸的根脈——泉州安溪老家。
林凱文掌握的線索不多,其中包括姑婆生前發(fā)給他的一段語音。姑婆只會說閩南話,她語音中的老家村名聽著像是“吾邦鄉(xiāng)”,還有一個長輩曾提過那個村子在安溪縣蓬萊鎮(zhèn)。于是,林凱文開始在網(wǎng)上搜索相關信息,但是少有收獲。
最近,他偶然間看到了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的消息,特地上網(wǎng)找到了該平臺,并提交了尋根申請。
第三天
線下尋根找到族譜
收到申請后,尋根平臺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在平臺系統(tǒng)進行查詢,同時積極協(xié)調(diào)安溪縣、鎮(zhèn)、村級僑聯(lián),線上線下積極尋找。
當天下午4點,林凱文就接到了安溪縣蓬萊鎮(zhèn)僑聯(lián)主席陳土木的電話。他告訴林凱文:“雖然還需要進一步核對信息,但你曾祖父林維的老家很可能就在安溪蓬萊鎮(zhèn)吾邦村。”
4月28日,尋根平臺工作人員和安溪縣僑聯(lián)副主席柯麗云來到吾邦村村委會核實相關情況。吾邦村村委王瑞珍向工作人員展示了他們找到的族譜——《安溪吾邦林氏英隆公派裔譜牒》。其中一頁顯示惠怡長子是四水,旅居馬來西亞。比對林凱文提供的信息,他的曾祖父叫做林維,他的祖父就叫做林泗(四)水,在場的堂親們解釋“怡”的閩南語發(fā)音和“維”是極為相近的,族譜上的“惠怡”和“四水”即是林凱文曾祖父和祖父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僅憑發(fā)音相近,還不能確定尋根成功,王瑞珍又帶著尋根平臺工作人員去了林氏祖屋,里面保存著一些林氏故人的舊照。工作人員一一拍下照片傳給遠在海外的林凱文,詢問是否有他認識的面孔,但均得到否定的回答。
第四天
新的證據(jù)鎖定故鄉(xiāng)
4月29日下午,林凱文先生傳來了其高祖父墓碑的照片。經(jīng)過仔細辨認,墓碑上寫的是“福建安溪 章閭林公府君之墓”。
對照族譜,尋根平臺工作人員和安溪僑聯(lián)相關負責人驚喜地發(fā)現(xiàn):“章閭”這個名字不管在族譜的支系圖或是具體行傳中,都記錄著他的身份是“惠怡”的父親,“四水”的祖父,即族譜中的“章閭”就是林凱文的高祖父,而“吾邦村”確定就是他祖輩的故鄉(xiāng)。
從提交申請到尋根成功,僅用了4天,林凱文激動地說:“沒想到那么快就找到了故鄉(xiāng),真是太開心了!”得知如今的吾邦村已經(jīng)發(fā)展為福建省級美麗鄉(xiāng)村,他感嘆道:“很好很好,有機會一定要回去看一看。”(通訊員 吳曉湉 記者 陳凌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