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賣所得送溫暖

孩子家長齊上陣,體驗田間勞作苦。
臺海網(wǎng)1月5日訊 據(jù)泉州網(wǎng)報道 扯開地瓜藤,把土刨松,用麻袋把一顆顆地瓜裝起來,很快,雙手都沾滿了土,手掌還磨出了泡。這是二年級的黃俊鑫第一次下農(nóng)田干活。他的媽媽笑著說,現(xiàn)在他知道“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了。
3日下午,位于南安梅山鎮(zhèn)燈光村的青少年校外實踐基地迎來了一群別樣的“勞動者”——100多名來自附近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小朋友,以及他們的家長。新年伊始,他們相聚于此參加由燈光村黨總支、村委會,燈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及梅山中心小學聯(lián)合舉辦的2021年“傳遞鄉(xiāng)風文明·共建美麗鄉(xiāng)村”農(nóng)耕趣味親子活動,體驗農(nóng)耕勞作,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
從“溫室”走進農(nóng)田 感受勞作的辛苦
活動現(xiàn)場,陽光和煦,小朋友們在田間化身“農(nóng)夫”,在各自家長的指導下,很快掌握了挖地瓜的技巧。只見他們分工合作,有的負責割藤,有的負責挖,有的負責裝袋,一片熱火朝天。小朋友們不嫌臟、不怨累,比比看誰挖的地瓜大,沉浸在勞動與收獲帶來的歡樂中。
梅山中心小學的黃睿鑫剛上一年級,蹲在田壟里認真地用小鏟子刨土。黃心怡是燈光幼兒園的小朋友,她把刨出來的地瓜一顆一顆裝到袋子里。潘熠程和黃錦鑫是國專中心小學四年級的同學,他們把袖子挽起來,各有分工效率高。
“以前褲子、鞋子臟了,她都會心疼一會?,F(xiàn)在鞋子都是泥,她也沒在意。”女兒在梅山中心小學念四年級的李女士說,女兒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到田地里玩過,老人家不舍得孫女干活。這次報名參加活動,就是想讓她走進農(nóng)田,感受田間勞作的辛苦,知道每一顆地瓜、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張先生不停地拍攝兒子勞動的視頻,他笑著說道,現(xiàn)在有不少小朋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他會多讓兒子來參加這樣的活動,從“溫室”里走出來。
將勞動所得義賣 慰問村里困難戶
讓孩子和家長們更有干勁的是,他們辛苦挖出來的地瓜將進行義賣,所得用于慰問村里的困難家庭。“經(jīng)過稱斤統(tǒng)計,此次活動共挖出近2000斤地瓜。”燈光村村干部黃佳川介紹道,這批地瓜是2020年8月由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青少年等志愿者們種下的,之后由村兩委進行栽培管理,于今年1月初迎來豐收?;顒咏Y(jié)束后,燈光村黨總支成員用義賣所得善款購買了電熱毯、鍋和牛奶等慰問品,送到殘疾人員、五保戶、事實孤兒家中,也送去孩子和家長們的關懷與溫暖。
“經(jīng)濟條件變好、長輩的溺愛、電子產(chǎn)品的吸引……許多因素使現(xiàn)在不少孩子雖然生活在鄉(xiāng)村,卻與勞動并不親近。燈光村開設青少年校外實踐基地,為青少年們教授書本上學不到的農(nóng)作知識,讓他們增長勞動技能,體驗農(nóng)活帶來的樂趣,也重拾祖輩辛勤耕耘、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燈光村黨總支書記黃江川表示,主辦方還將“愛心”貫穿于活動中,希望孩子們把自己的辛勤付出化作溫暖的祝福,為困難家庭送去節(jié)日慰問,也讓更多人關心、幫扶弱勢群體,共同助力建設文明和諧鄉(xiāng)村。(記者 陳靈 黃耿煌 通訊員 劉佳 文/圖)


 
          



